[实用新型]一种阻挡高温液态熔渣溅射和辐射的转杯粒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16885.4 | 申请日: | 2017-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7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朋;张道明;程淑明;雍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12 | 分类号: | B01J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挡 高温 液态 溅射 辐射 转杯粒 化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温熔渣处理技术领域,涉及高温液态渣的离心粒化,具体涉及一种阻挡高温液态熔渣溅射和辐射的转杯粒化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熔渣是工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其温度约在1450度左右,是一种高品质的余热余能资源,但是由于其粘度随温度变化剧烈、导热系数低等原因,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近年来,应用离心粒化技术来处理高温熔渣以实现其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粒化装置是高温熔渣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系统的核心装置,但是由于高温熔渣的高温、强腐蚀等特性,高温熔渣会有部分溅入传动机构,损坏轴承,高温辐射会损伤电机及传动构件,且其安装拆卸较为复杂,给检修更换带来了诸多不便。本实用新型从该角度出发了,提出了一种阻挡高温液态熔渣溅射和辐射的转杯粒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挡高温液态熔渣溅射和辐射的转杯粒化装置,以解决当前高温熔渣离心粒化装置渣液容易溅入传动机构、高温辐射损伤电机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挡高温液态熔渣溅射和辐射的转杯粒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旋转装置上方并随旋转装置旋转的粒化器主体、设置于该粒化器主体内的内衬耐火材料以及设置在该粒化器主体外围的底座遮板,所述粒化器主体的外壁周向上设置一具有帽檐状的环形保护遮板,与底座遮板上下对应,且环形保护遮板和底座遮板相互配合形成窄缝,阻挡高温液态熔渣对旋转装置的溅射和辐射。
进一步,所述的内衬耐火材料通过锚固钉一次浇注紧固在该粒化器主体上。
进一步,所述的粒化器主体采用耐热钢、铸铁或普碳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的环形保护遮板的直径由粒化器主体的直径来确定,其选值范围为150~650mm。
进一步,所述的环形保护遮板和底座遮板相互配合形成的窄缝由粒化器主体尺寸来确定,其选值范围为5~20mm。
进一步,所述的转杯粒化装置的转速为0~1600r/min。
进一步,所述的粒化器主体下方设置插孔,用于与旋转装置的旋转快速接头通过销轴自锁紧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粒化器主体下方设置与旋转装置的旋转快速接头旋接的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的旋向与旋转快速接头的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的环形保护遮板与粒化器主体上方外壁之间的夹角为90°~150°。
进一步,相对设置的环形保护遮板和底座遮板的对应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错位排布的环形交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杯粒化装置可实现粒化装置长期、稳定运行,且装置维护简单、更换方便,有效的防止了高温液态熔渣溅入传动机构内部,保护粒化器主体及旋转装置不受外界高温辐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杯粒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杯粒化装置另一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2,附图中的元件标号分别为:粒化器主体1、环形保护遮板2、锚固钉3、内衬耐火材料4、底座遮板5、插孔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6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