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95832.9 | 申请日: | 2017-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3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君;郑于炼;刘志贤;黄守军;白璐璐;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娜拉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顶盖 组件 以及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和设置于顶盖片的第一端子组件,第一端子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设置于顶盖片的上方,包括第一金属板及与第一金属板材料不同的第二金属板,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顶盖片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二区域的上表面设有凹部,第二金属板容纳于凹部并与第一金属板连接;第一极柱与第二金属板焊接;凹部和第二金属板沿顶盖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贯通第二区域,并且凹部和第二金属板沿远离第一区域的方向延伸且贯通第二区域。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组件的电极通过第一连接块与汇流排电连接,连接状态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也称二次电池,为可再充电电池。动力电池被广泛地使用。低容量的动力电池可用于小型电动车辆,高容量的动力电池可用于大型电动车辆,例如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成组使用时,需要使用汇流排将每个动力电池串联或并联。通常汇流排与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焊接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造,例如正极为铝制时,负极为铜制。然而,汇流排通常为一体成型结构。汇流排的材质与正极或者负极相同。当汇流排的材质与负极相同时,汇流排与负极焊接连接能够满足连接刚度要求。但由于汇流排与正极的材料不同,两者直接焊接连接后会存在连接刚度不佳的问题,两者容易脱离连接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动力电池的第一极柱通过第一连接块与汇流排电连接,由于第一连接块包括第一金属板和与第一金属板材料不同的第二金属板,因此可以实现金属转换,可以使用单一材质的汇流排对动力电池进行串并联。同时,由于凹部和第二金属板沿顶盖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第二区域,并且凹部和第二金属板沿远离第一区域的方向延伸且贯通第二区域,因此增大了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连接面积,从而减小了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接触电阻,即在正常充放电时可以减小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连接处的发热量。同时,增大了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连接强度,使得连接状态稳定可靠。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其包括顶盖片和设置于顶盖片的第一端子组件,第一端子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设置于顶盖片的上方,包括第一金属板及与第一金属板材料不同的第二金属板,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顶盖片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二区域的上表面设有凹部,第二金属板容纳于凹部并与第一金属板连接;第一极柱,穿过顶盖片、第二区域以及第二金属板,第一极柱与第二金属板焊接;其中,凹部和第二金属板沿顶盖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贯通第二区域,并且凹部和第二金属板沿远离第一区域的方向延伸且贯通第二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凹部包括侧壁以及与侧壁相连接的底壁,第二金属板与侧壁和底壁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侧壁与底壁均为平面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顶盖片的宽度方向,凹部的宽度和第二金属板的宽度相等;并且沿顶盖片的长度方向,凹部的长度和第二金属板的长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顶盖片的长度方向,凹部的长度与第一金属板的整体长度的比值为1/1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凹部和第二金属板通过冷轧、热轧、爆炸复合或爆炸轧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区域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动力电池顶盖组件还包括翻转片以及第二端子组件,第一端子组件与顶盖片绝缘,第二端子组件与顶盖片电连接,翻转片附接于顶盖片,翻转片被配置为响应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加而变形并与第一金属板接触,并且翻转片与第一金属板材料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5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根化基桩
- 下一篇:一种安全高效的陶瓷碗胚自动翻转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