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78027.8 | 申请日: | 2017-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2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郭钢;唐帮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李宾 |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味发生器 主控单元 面部特征信息 体征信息采集 刺激性气味 发生单元 精神状态 气味调节 驱动模块 体征识别 驾驶 雾化 心率 采集 本实用新型 视频采集器 驱动 控制命令 脉搏判断 释放 手环 脉搏 | ||
1.一种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征信息采集单元、主控单元和气味发生单元;所述体征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人体的面部特征信息的视频采集器以及用于采集人体的心率和脉搏的手环;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心率和脉搏判断驾驶人员当前的精神状态,且驾驶人员精神状态控制雾化驱动模块驱动气味发生器释放刺激性气味以提醒驾驶人员;所述气味发生单元包括气味发生器以及用于根据主控单元发出的控制命令驱动所述气味发生器释放出刺激性气味的雾化驱动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味发生器包括安装盒体、设置在所述安装盒体内设的用于盛装不同液体气味源的气味源储藏单元、设置固定在所述安装盒体的顶部用于将所述气味源储藏单元固定在所述安装盒内的固定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内用于将所述液体气味源进行雾化产生气味的雾化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味源储藏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以及可拆卸式连接在储液瓶的顶部的瓶盖;所述瓶盖固定在所述固定座内,且其顶部设有导流孔;所述储液瓶内设有用于将其中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导流孔的引流装置,所述雾化器为环状雾化片,设置在所述导流孔的上方,用于通过高频震荡作用将导流孔处的液体雾化产生气味,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若干与导流孔相配合的雾化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的外缘部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卡扣和第一进线孔;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有若干与所述瓶盖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顶部设有雾化孔;定位槽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配合以限制瓶盖旋转摆动的第一限位块,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相配合以限制瓶盖上下移动的第二限位块;连接所述雾化片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进线孔与设置在所述安装盒外的所述雾化驱动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包括连接管、连接头和引流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瓶盖内侧,另一端延伸入所述储液瓶内,且连接管的所述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嵌入所述连接管内,另一端设有第三卡扣;引流管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合以限制引流管旋转摆动的第三限位块,引流管的上端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相配合的第一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和引流管均为镂空状,且引流管内填充有延伸至所述导流孔处的海绵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还包括扣合在所述安装盒体上方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体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所述固定座的第二凸台,所述上壳体内设有若干用于将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盒体的顶部的第一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还包括扣合在所述安装盒体的底部的下壳体,所述雾化驱动模块安装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安装盒体的底壁上设有固线槽和第二进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体征识别的车载气味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驱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出控制芯片U、升压电路、反馈电路、无源高压谐振电路和隔离电路;
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晶体管Q1、二极管D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和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与输出控制芯片U的雾化片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性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性端接地;
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性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输出控制芯片U的反馈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节点;
所述无源高压谐振电路包括第二电感L2和第二晶体管Q2;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所述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与输出控制芯片U的升压PWM信号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
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且所述雾化片的两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两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80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拼接式且带有香氛盒的空调通风口
- 下一篇:一种汽车室内环境综合治理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