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75799.6 | 申请日: | 2017-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5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秦爱敏;翁丁阳;魏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微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00 | 分类号: | F25D1/00;F25D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3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水冷 体式 连续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壳体、内部循环水管、循环抽水泵和液晶操作面板,所述冷却装置壳体上方安装有隔热保温层,所述内部循环水管上方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风冷凝器上方安装有真空电磁阀,所述真空电磁阀上方连接有所述循环抽水泵,所述循环抽水泵下方安装有小型送风机,所述小型送风机下方安装有冷风出风口,所述冷风出风口下方连通有冷却出水口,所述冷却出水口上方安装有所述液晶操作面板,所述液晶操作面板上方安装有工作指示灯。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风冷与水冷一体的结构对装置进行冷却,小型送风机产生的风力同时可以对内部循环水管中的水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热,需及时用传热介质将其转移到自然环境中,以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运行。由于天然水具有优良的热传递性能且费用低廉,资源丰富而被用作工业废热的传热介质,在工业生产中称为冷却水,工业冷却水在各国都是工业水最大用户,除升高温度外冷却水的理化性质无甚显著变化,若采取适当降温措施,使之形成循环回用系统,是节约工业用水的重要途径。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使用的一种冷却水系统。主要由冷却设备、水泵和管道组成。冷水流过需要降温的生产设备(常称换热设备,如换热器、冷凝器、反应器)后,温度上升,如果即行排放,冷水只用一次(称直流冷却水系统)。使升温冷水流过冷却设备则水温回降,可用泵送回生产设备再次使用,冷水的用量大大降低,常可节约95%以上。冷却水占工业用水量的70%左右,因此,循环冷却水系统起了节约大量工业用水的作用。
目前使用的搬运机器人由于搬运物体角度固定,因此在进行长距离运输时需要多个搬运机器人共同协作运动,增加了大量的生产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壳体、内部循环水管、循环抽水泵和液晶操作面板,所述冷却装置壳体上方安装有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上方安装有放气阀门,所述放气阀门上方安装有所述内部循环水管,所述内部循环水管上方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上方安装有风冷凝器,所述风冷凝器上方安装有真空电磁阀,所述真空电磁阀上方连接有所述循环抽水泵,所述循环抽水泵下方安装有小型送风机,所述小型送风机下方安装有冷风出风口,所述冷风出风口下方连通有冷却出水口,所述冷却出水口上方安装有所述液晶操作面板,所述液晶操作面板上方安装有工作指示灯。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冷却装置壳体与所述隔热保温层连接,所述放气阀门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左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顶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真空电磁阀与所述循环抽水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小型送风机与所述风冷凝器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冷却水出口共有两组,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右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冷风出风口共有四组,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右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冷水冷一体式连续冷却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工作指示灯共有4组,共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红色代表工作异常,黄色代表装置内部温度较高,蓝色代表装置内部温度适中,绿色代表装置内部温度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风冷与水冷一体的结构对装置进行冷却,小型送风机产生的风力同时可以对内部循环水管中的水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微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微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57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