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光缆在线检测光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66321.7 | 申请日: | 2017-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9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延峰;王新;陈妍;周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孚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0/077 | 分类号: | H04B10/077 |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创品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39 | 代理人: | 余丽霞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光缆 在线 检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光缆在线检测光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光纤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光纤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针对光缆运维管理的时效性、易用性、智能化也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面向光缆监测应用技术呈现出不断突破与发展的趋势,目前OTDR(光时域反射仪)的动态范围、测量精度、盲区等关键指标都得到不断优化与提升,对光缆监测和故障定位越来越准确;但是由于光缆链路众多,很难对多路光缆同时实施监测,通常是在出现故障后再去逐一排查、定位,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会造成通信的长时间中断。
传统多路光缆监测的做法主要有两种:其一、利用OTDR手动切换并接通单个待测光缆检测光路,逐一排查单个光缆链路故障,费时费力;其二、利用OTDR加光开关切换方式对多条光缆进行故障定位,虽然减少了人工切换时间,但是逐一测试总耗时也比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光缆检测光路结构,用以克服背景技术在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通道光缆在线检测光路结构,包含激光器、分光器、n个方向耦合器、n个光电探测器及n个波分复用器,所述分光器包含有一个公共输入端口及n个输出端口,所述分光器的公共输入端口与所述激光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分光器的n个输出端口分别与n个方向耦合器的输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方向耦合器的耦合端口分别对应与一个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口连接,每个方向耦合器的输出端口分别对应与一个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口连接,每个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口分别对应与一个待测光缆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激光器的工作波长为1510nm、1610nm或1625n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激光器的输出脉冲宽度为1ns~20us。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光器及n个方向耦合器的工作波长与所述激光器的工作波长相同,其中,n为自然数且n>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光器为等比例分光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通道光缆在线检测光路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激光器发出的脉冲光经过分光器被等分成n路后分别进入n个方向耦合器,每路脉冲光信号经过一个方向耦合器对应进入到一个波分复用器中,再从一个波分复用器对应进入到一个待测光缆中,脉冲光信号将在待测光缆中遇到反射(菲涅尔)和散射(瑞利)事件后,部分脉冲光信号经过方向耦合器返回至光电探测器中,返回到光电探测器中的光信号通过光电转换、信号放大、A/D转换以及多次滤波等一系列处理后得到待测光缆链路的时域反射谱,通过对反射谱线的计算得出光纤衰减、连接头损耗、光纤弯曲及光纤故障点定位,并了解光纤沿长度的损耗分布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可同时实现对多路光缆实时在线监测,快速定位出故障点,极大的节约了运维时间和成本,有效的提高了解决故障的效率,降低了光缆的光路测试时耗;(2)可对光缆出现裂化提前告警,同时对于城域网或PON网络光纤物理链路的实时监测和故障定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光缆在线检测光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光缆在线检测光路结构用于监测备用光缆的示意图;
图中:1、激光器;2、分光器件;3-1~3-n、方向耦合器;4-1~4-n、光电探测器;5-1~5-n、波分复用器;6-1~6-n待测光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孚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孚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663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