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切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24535.8 | 申请日: | 2017-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5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冯燕波;全强;陈秀娟;张建梁;段国建;罗凯;魏文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4/58 | 分类号: | F23D14/58;C21B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切顶燃式 热风炉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旋切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炉炼铁生产中所采用的顶燃式热风炉种类很多,其主要的缺陷是:1.煤气喷口和助燃空气喷口的位置、尺寸设置不合理,造成气流混合不均匀,火焰燃烧较长,煤气利用率低;2.燃烧器空腔顶部在燃烧末期残留大量的煤气,需要用大量的氮气进行吹扫,且不易吹扫干净,容易产生爆燃。
中国专利CN 2729537Y,公开日期2005年9月28日,公开了一种《旋切式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该燃烧器通过燃烧器上部设置的带旋转角度的煤气喷口和下部设置的直对燃烧器中心的助燃空气喷口,在燃烧器空腔内形成“上旋下切”的煤气和助燃空气混合气流,气体混合较为均匀,在收缩口处形成长度较短的火焰燃烧,较好的克服了上述第1个缺陷。但是,该专利的结构设计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煤气喷口与助燃空气喷口在高度上相距较远,造成上部煤气喷口处在燃烧末期易产生爆燃,结构容易损坏;2.煤气喷口和助燃空气喷口均采用水平方向设置,不能解决上述第2个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燃烧器在燃烧末期残留大量的煤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切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该旋切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能够使气流混合均匀,具有燃烧效率高、结构稳定性好、寿命长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切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壳体,燃烧器壳体内含有燃烧器内型空腔,燃烧器壳体的侧壁内含有上下设置的煤气环道和助燃空气环道,煤气环道通过上层煤气喷口和下层煤气喷口与燃烧器内型空腔连通,助燃空气环道通过上层助燃空气喷口和下层助燃空气喷口与燃烧器内型空腔连通,上层煤气喷口和下层煤气喷口均与煤气环道的下部连接,上层助燃空气喷口和下层助燃空气喷口均与助燃空气环道的上部连接。
燃烧器壳体为直立的筒状结构,多个上层助燃空气喷口中的一部分为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多个上层助燃空气喷口中的另一部分为上层水平助燃空气喷口,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倾斜设置,上层水平助燃空气喷口水平设置。
所有的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一端均与助燃空气环道的上部连通,所有的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一端均位于同一高度,所有的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另一端与燃烧器内型空腔连通。
所有的上层水平助燃空气喷口均位于同一高度,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一端与上层水平助燃空气喷口均位于同一高度。
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另一端的高度高于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一端的高度,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80°。
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中心线和上层水平助燃空气喷口的中心线均与燃烧器壳体的中心线相交。
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数量至少为3个。
多个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沿燃烧器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上层水平助燃空气喷口的数量为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数量的两倍。
下层助燃空气喷口的数量等于上层倾斜助燃空气喷口的数量和上层水平助燃空气喷口的数量之和。
燃烧器壳体为直立的筒状结构,上层煤气喷口、下层煤气喷口、上层助燃空气喷口和下层助燃空气喷口沿从上向下的方向依次排列,上层煤气喷口和下层煤气喷口喷射方向均偏离燃烧器壳体的中心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煤气喷口和助燃空气喷口位置分布合理、气流混合均匀,能够有效的提高拱顶温度,提高煤气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煤气喷口处产生爆燃的可能性。
2、上层助燃空气喷口中至少有3个向上倾斜,有助于燃烧器顶部空腔内残留的煤气被吹扫干净,降低送风初期产生爆燃的风险。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切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沿A-A方向并旋转45°后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沿B-B方向并旋转45°后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沿C-C方向并旋转45°后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沿D-D方向并旋转45°后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的沿E-E方向并旋转45°后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45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