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压采集线序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23829.9 | 申请日: | 2017-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0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 发明(设计)人: | 黄锦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4 | 分类号: | G01R3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采集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车辆电池包检测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采集线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纯电动车量在市场中的销量日益增多,电动车的生产效率及各个部件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电动车中的电池包是由各个子模块组成,各个子模块又是由一个个单体电芯通过成组技术串并连而成,串并连是通过线束实现。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每个电芯电压都需要进行实时采集,保证整个车辆在用电过程中的安全性。随着采集线束的增加,到底采集线连接正确不正确,有没有短路或接错,接反等情况发生,避免出现管理失控,造成生命安全。
目前,虽然也有一些线序检测的装置可以判断线序,如:连接到电池管理系统实测,检测能否完成功能,采用电阻分压的方式进行检测,但电阻的老化及精度的衰减会导致结果出错。此外,目前已有的线序检测产品基本只针对某种特定线缆如网线等,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连接线接口存在不同类型,连接关系根据需要会出现多种关系,无法用固定的一种逻辑来判断连接线线序的正确与否。
电压采集检测线序装置都是单独的电路板,没有一款可靠的装置来实现其功能,因此,为了方便生产过程中电池箱的电池维护,保证电压采集接口的线束顺序连接正确,便于其线序检测,提高生产检测效率,本专利设计了一款测量电压采集线束正确与否的装置,从而快速确地检测线束连接是否正确,降低了操作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采集线序检测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正确性,方便操作人员携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压采集线序检测装置,包括接口单元、检测单元、上壳体、下壳体、连接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夹在上壳体跟下壳体的中间,接口单元跟检测单元集成在一起;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路板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信号指示灯、电压采集信号指示灯、连接状态指示灯、测试开关按钮;
所述接口单元跟检测单元通过连接单元中的线束焊接固定导通;
所述检测单元中电路板用于固定接口单元和检测单元中的电压采集信号指示灯、连接状态指示灯、测试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电压采集信号指示灯、连接状态指示灯、测试开关按钮对应的显示孔。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还设置有挂绳孔位。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为圆柱形按钮式电路通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加工采用压铸成型工艺,表面采用乱纹拉丝工艺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标有该装置名称及文字解析,名称及文字解析均采用压铸工艺一次性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是为环氧树脂印刷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采用不锈钢螺栓和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下壳体表面均采用阳极硬氧工艺做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检测效率高,准确度高、节约时间,节约成本,非常适合车间及外出使用,并且,该装置操作简单,通过观察指示灯就可以判断连接状态。另外,上壳体跟下壳体均采用铝合金材质,体积小,无论是正常车间使用还是用于外出测试,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适用性很好;上壳体跟下壳体加工采用压铸成型工艺,表面采用乱纹拉丝工艺处理,外观漂亮,具有观赏性,制造成本低,适合批量化生产,具有一定推广性。在上壳体跟下壳体上均标有该装置名称及文字解析,方便使用;下壳体上还具有挂绳孔位,用户可以将绳子挂在脖子等部位,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38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