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9659.6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7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董祥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精益微型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08 | 分类号: | B60S1/08;B60S1/16 |
代理公司: |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8 | 代理人: | 王明超,洪松 |
地址: | 315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雨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雨刮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
背景技术
车辆的雨刮器系统通常包括驱动组件,用于为雨刮器系统提供动力,驱动组件一般设置于司机侧和副驾侧之间的位置,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构,电机和减速机构分别通过电机壳体和齿轮箱固定于车体上。
驱动组件还包括曲柄,用于输出转动运动并且最终驱动雨刮器系统的雨刮片进行往复摆动运动,与驱动组件相接的为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曲柄通过双球头连接并且驱动着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连杆组件还包括司机侧摇臂和副驾侧摇臂,以及司机侧支撑轴和副驾侧支撑轴,上述两个支撑轴分别支撑着位于司机侧和副驾侧的雨刮臂组件。
电机接通时,电机依次通过减速机构、曲柄及双球头传递至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由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分别驱动司机侧摇臂和副驾侧摇臂相应转动,进而由司机侧支撑轴和副驾侧支撑轴带动相应侧的雨刮臂组件的雨刮片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进行摆动运动,进行刮擦动作。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双球头,其结构包括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头部2’、第二球头部3’及接合部4’配合构成的一体化球头本体1’,接合部4’的底端设置有铆压段41’。装配时,上述两个球头部分别对应接合至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接合部4’则通过铆压段41’铆接至驱动组件的曲柄5’。
上述现有技术中双头球的缺陷在于:由于球头本体1’采用一体化结构,使得第一球头部2’和第二球头部3’之间的轴向间距一经生产便被确定,在装配过程中,因受到司机侧连杆和/或副驾侧连杆加工尺寸以及安装精度的影响,当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对应安装至上述两个球头部时,往往会造成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之间出现相互挤压,导致摩擦阻力增大,影响了雨刮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采用分体式结构,不仅安装方便,而且能够有效解决由司机侧连杆和/或副驾侧连杆加工尺寸以及安装精度造成的的不利影响,降低了安装时的摩擦阻力,使得雨刮器系统的工作性能更为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包括球头本体,所述球头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头部、第二球头部及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的底端设置有铆压段,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第二球头部为分体设置,所述第二球头部与所述接合部一体化连接;
所述第一球头部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球头部上端的中心沿轴向延伸有传动柱,所述第一球头部套设于所述传动柱的外部,且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传动柱止转配合;所述传动柱的上端沿轴向延伸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球头部并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一球头部与所述第二球头部之间还抵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第一球头部始终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球头部的运动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柱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柱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球头部的底端设置有环状台阶槽,所述弹簧装设于所述环状台阶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一球头部之间抵设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雨刮系统球头,通过将第一球头部与第二球头部分体设置,在第二球头部的上端设置传动柱,第一球头部套设于传动柱的外部,传动柱的上端设置与调节螺母相接的螺纹柱,并在第一球头部与第二球头部之间抵设弹簧,在调节螺母与弹簧的配合作用下,便能够有效调节第一球头部与第二球头部之间的轴向间距,从而在安装时确保了司机侧连杆和副驾侧连杆之间不再会出现相互挤压的现象,降低了安装时的摩擦阻力,使得雨刮器系统的工作性能更为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简单合理,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双球头与曲柄配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与曲柄配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球头本体;2’、第一球头部;3’、第二球头部;4’、接合部;41’、铆压段;5’、曲柄;1、球头本体;2、第一球头部;21、环状台阶槽;3、第二球头部;31、传动柱;32、螺纹柱;4、接合部;41、铆压段;5、调节螺母;6、垫片;7、弹簧;8、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精益微型轴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精益微型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9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教学实验台
- 下一篇:用于车间试验的试管搁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