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喷丝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08149.4 | 申请日: | 2017-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2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春;李亮;田亮;胡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洁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D5/24 | 分类号: | D01D5/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李倩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喷丝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喷丝板,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喷丝板,属于中空纤维膜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空纤维膜作为分离膜形式的一种,由于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在膜组件中装填密度高,膜组件通量大,在水处理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材料性能特性,均质膜的拉伸强度有限,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工艺条件限制,国内生产的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功能层与支撑层往往容易脱开,影响使用。韩国专利(US2008/0292823A1,US2008/0305290A1,WO2008/097011S1)公开了一种通过调节纤维支撑管的行走速度与铸膜液挤出量的比值来控制铸膜液渗入量的技术,该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分离膜与纤维支撑管脱离的问题。中国专利CN101543731A公开了一种嵌入增强型聚合物中空纤维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即采用纤维编织共挤出一体化成膜工艺,此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脱皮的问题,但操作工艺复杂。中国专利CN1854828A公开了一种网状纤维增强型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即先制备中空纤维均质膜,然后在均质膜外壁使用纤维进行编织,然后再涂覆一层铸膜液在凝固浴中成型,此工艺更为繁琐且通量较小,工业应用有一定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喷丝板,该喷丝板能够使支撑管基本嵌入铸膜液内,既提高了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涂覆层与纤维编织管的粘合强度,同时还保证了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涂覆层厚度的均匀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喷丝板,纵向上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盖板、料液板和底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供支撑管穿过的通孔结构I,所述料液板侧壁上设有进料口,所述底板上也设有通孔结构II;所述料液板上端口与盖板连通,料液板下端口与底板连通,料液板上端口与盖板的结合处围合形成中空腔体,通孔结构II上端口与料液板下端口结合处围合成圆形中空腔体,圆形中空腔体内置有球体,通孔结构II下端口与水平向的夹角为0°。
其中,所述料液板上端口的径宽大于下端口的直径,从而铸膜液进入中空腔体后,可以囤积到很高的液位,方便腔体中支撑管的涂覆。
其中,所述通孔结构I上端口带弧形倒角,通孔结构I下端口呈U型,通孔结构I带弧形倒角的上端口便于支撑管的穿入。
其中,所述弧形倒角的度数为30~45°。
其中,所述球体直径大于支撑管内径,球体直径小于圆形中空腔体直径。
其中,所述球体为不锈钢球体、陶瓷球体或合金球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喷丝板采用单一出孔,即采用铸膜液与支撑管从同一孔出来,克服了传统喷丝头因同心度不够而导致涂覆不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喷丝板能够使支撑管基本嵌入铸膜液内,提高了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涂覆层与纤维编织管的剥离难度,又保证了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涂覆层涂覆厚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丝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新型喷丝板,纵向上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盖板1、料液板2和底板3;盖板1上设有供支撑管穿过的通孔结构I6,料液板2侧壁上设有进料口8,底板3上也设有通孔结构II7;料液板2上端口与盖板1连通,料液板2下端口为半球形向下的凹口,料液板2下端口与底板3连通,料液板2上端口与盖板1的结合处围合形成中空腔体9,通孔结构II7上端口为与料液板2下端口对应的半球形向上凹口,通孔结构II7上端口与料液板2下端口结合处围合成圆形中空腔体10,圆形中空腔体10内置有球体4,球体4直径略大于支撑管内径,球体4直径略小于圆形中空腔体9直径,球体4能够卡在圆形中空腔体10内,不会从通孔结构II7下端口溜出,球体4可以为不锈钢球体、陶瓷球体或合金球体;通孔结构II7下端口与水平向的夹角为0°。其中,料液板2上端口的径宽大于下端口的直径,从而铸膜液从进料口8进入中空腔体9后,可以囤积到很高的液位,使支撑管基本嵌入铸膜液内,方便腔体9中支撑管的涂覆。通孔结构I6上端口带弧形倒角,通孔结构I6下端口呈U型,弧形倒角的度数为30~45°,通孔结构I6带弧形倒角的上端口便于支撑管的穿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洁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洁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81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