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73934.0 | 申请日: | 2017-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4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林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红英 |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装卸 货物 省力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装卸支架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
背景技术
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
在货物的装卸搬运过程中,搬运在装卸之后,且大多利用运输工具比较省力。然而货物的装卸过程中却相当费力,一些小型装卸中,一般仅仅依靠人力去完成,因此其效率不高且人力耗费巨大。尤其在将较为沉重的货物装卸到货车的过程,需要人力搬抬,极为费力。为了在装卸的过程中能够节省人力,提高效率,设计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包括矩形承载板,所述矩形承载板上表面设有圆形支撑板,所述圆形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折型支撑架,所述折型支撑架横梁上设有一对转动轴承,所述一对转动轴承上套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上套有固定滑轮,所述固定滑轮上搭接有拉动绳索,所述拉动绳索一端设有承重挂钩,所述拉动绳索另一端设有拉动把手,所述矩形承载板上表面后端设有加重块。
所述矩形承载板下表面四角处均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每个支撑立柱下表面均设有万向轮。
所述折型支撑架内侧表面设有一号倾斜加固杆。
所述折型支撑架外侧表面上设有与矩形承载板上表面相搭接的二号倾斜加固杆。
所述矩形承载板侧表面设有倾斜推动把手。
所述拉动把手上套有软胶套。
所述倾斜推动把手上套有防滑套圈。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本装置在货车装卸货物的过程中使用,能够在装卸较重货物时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货物装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的转动轴承分布示意图;
图中,1、矩形承载板;2、圆形支撑板;3、折型支撑架;4、转动轴承;5、转动套筒;6、固定滑轮;7、拉动绳索;8、承重挂钩;9、拉动把手;10、加重块;11、支撑立柱;12、万向轮;13、一号倾斜加固杆;14、二号倾斜加固杆;15、倾斜推动把手;16、软胶套;17、防滑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省力支架,包括矩形承载板1,所述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设有圆形支撑板2,所述圆形支撑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折型支撑架3,所述折型支撑架3横梁上设有一对转动轴承4,所述一对转动轴承4上套有转动套筒5,所述转动套筒5上套有固定滑轮6,所述固定滑轮6上搭接有拉动绳索7,所述拉动绳索7一端设有承重挂钩8,所述拉动绳索7另一端设有拉动把手9,所述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后端设有加重块10;所述矩形承载板1下表面四角处均设有支撑立柱11,所述每个支撑立柱11下表面均设有万向轮12;所述折型支撑架3内侧表面设有一号倾斜加固杆13;所述折型支撑架3外侧表面上设有与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相搭接的二号倾斜加固杆14;所述矩形承载板1侧表面设有倾斜推动把手15;所述拉动把手9上套有软胶套16;所述倾斜推动把手15上套有防滑套圈17。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首先将需要装载的货物放置在矩形承载板1上,随后利用设有防滑套圈17的倾斜推动把手15推动装置到适当位置,使矩形承载板1伸入货车车厢下方,折型支撑架3位于货车车厢上方。此时利用承重挂钩8勾住货物,再利用设有软胶套16的拉动把手9拉动拉动绳索7,在折型支撑架3上的转动轴承4、转动套筒5和固定滑轮6的转动下使拉动绳索7拉动承重挂钩8上的货物并抬起,直到货物高于货车车厢,并松开拉动绳索7使货物落在货车车厢内。其中加重块10起到平衡装置的作用,避免装置因货物过重而失衡,本装置在货车装卸货物的过程中使用,能够在装卸较重货物时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货物装卸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红英,未经林红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3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