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人行道式毫米波全息成像安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7908.9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8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霆;武帅;涂昊;孟祥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8/00 | 分类号: | G01V8/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人行道 毫米波 全息 成像 安检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维全息安检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人行道式毫米波全息成像安检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人体的安检设备主要是金属探测门、X射线检测仪和红外探测仪,金属探测门主要探测入检人员身上携带的金属物件,对非金属危险物品没有响应;X射线检测仪和红外探测仪也都存在各自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研发出了主动毫米波扫描成像安检门,采用毫米波三维全息成像技术,其具备安全、可靠、隐私保护等优势,可以解决现有通用人体安检手段(金属安检门)无法解决的巨大安检漏洞问题。只要是有形或有外包装的东西,不论其材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是固体还是液体,甚至是有包装的气体,都可以快速从藏匿者身上自动探测并指示出来,是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法院、监狱、看守所和重要政府设施,边防、海关,大型公共活动和公共设施等地方安检的必备设备,也是企业针对人员随身藏匿偷盗的最佳也是唯一可接受的手段。毫米波成像是真正对人体安全的成像技术,毫米波是处处存在的各种电磁波中的一个波段,系统应用的超小功率短时照射不会对人造成损害,经美国政府交通管理局长期测试证明其功率不及手机电磁波辐射的万分之一。多频繁的检查也不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毫米波成像技术完全不同于X光射线成像技术,不存在X光电离辐射给被检人员造成的累计伤害危险,不会导致皮肤癌和基因突变,孕妇小孩使用也没有问题,且对于长期接触安检设备的安检人员本身而言没有累计伤害。
主动毫米波扫描成像安检门采用的是毫米波全息成像体制,通过毫米波主动式平面/柱面合成孔径技术实现对待检人员的非脱衣式安全检测,此种系统有两对毫米波开关天线阵列对向放置。当系统工作时,待检人员进入扫描区域,保持静止不动状态,两对毫米波开关天线阵列对待扫描区域进行平面垂直扫面或圆柱旋转扫描,扫描完毕后,待检人员步出扫描区域,完成安检流程。但现有的主动毫米波扫描成像安检门,由于每次只能对一个人扫描成像,待检人员进出扫描区域也需要时间,因此最大安检速度只有约400-600人/小时,安检速度过低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人行道式毫米波全息成像安检系统。
一种自动人行道式毫米波全息成像安检系统,包括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1、自动人行道2和自动扶手3;所述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1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且竖直设置于自动人行道2的两侧,所述自动扶手3呈封闭环状结构设置于自动人行道2的上方;所述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1对自动人行道2上的人体扫描检测。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自动人行道2设有入口21和出口22,所述入口21和出口22的两侧设有围栏。
所述自动扶手3设有两个以上的抓手31,所述抓手31由被测人双手向上抓住,并跟随自动人行道2向出口22同步运动。
所述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1包括天线阵列、开关矩阵、发射机、接收机、A/D采集、成像处理机。所述成像处理机具有图像智能识别功能,能够检测、识别、定位人身上携带的危险品,并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连续不间断的对待检人员进行安检扫描成像,大幅度提升了安检速度,最大安检速度可超过1000人/小时。
(2)由于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不需要进行机械式旋转,不容易造成设备磨损,因而延长了设备使用时间和减少设备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附图中序号:
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1、自动人行道2、入口21、出口22、自动扶手3、抓手31、待测区域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构建一种自动人行道式毫米波全息成像安检系统,包括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1、自动人行道2、自动扶手3。所述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1对待测区域4扫描。所述毫米波开关阵列雷达1包括天线阵列、开关矩阵、发射机、接收机、A/D采集、成像处理机。所述成像处理机具有图像智能识别功能,能够检测、识别、定位人身上携带的危险品,并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7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g/AgCl固体不极化电极
- 下一篇:结构变形缝空间形态的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