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交通信号灯用智慧灯杆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93041.5 | 申请日: | 2017-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9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 发明(设计)人: | 谢凡;朱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95 | 分类号: | G08G1/095;E01F9/608;E01F9/623;E01F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王菊花 |
| 地址: | 24613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交通 信号灯 智慧 灯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交通信号灯用智慧灯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近些年来产品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改变趋势,对各行各业的产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近些年来,LED路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产品覆盖面积也日趋广泛,但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灯具,大多解决的是照明的问题,人性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以及交通混乱事故也越来越多。常见的交通红绿灯多为定时的,红灯、黄灯和绿灯亮的时间是固定的,这种红绿灯不够安全,当马路过宽时,常常绿转红的时候行人尤其是老人或者孩子才行走在马路中间,这样容易撞车,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无行人过马路的时候,车辆也需要等待不必要的红灯时间,容易引起交通拥堵的情形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城市交通信号灯用智慧灯杆。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城市交通信号灯用智慧灯杆,包括灯杆主体、照明装置、智能控制装置、语音提示装置、设置在车道框架上的车道交通信号灯、设置在斑马线框架上的红外线传感器、测距仪及斑马线交通信号灯,其中:
所述照明装置,由多组LED灯组成,位于灯杆主体上方,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照明;
所述车道框架,位于灯杆主体上方并且垂直于车道;所述斑马线框架,位于灯杆主体中部,并且平行于车道;
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位于斑马线框架上,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识别斑马线上是否出现行人并将之反馈至智能控制装置;
所述测距仪,位于斑马线框架上,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测量马路宽度并将之反馈至智能控制装置;
所述语音提示装置,位于灯杆主体中部,包括播音器,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设置在灯杆主体内部,被设置成响应于红外线传感器识别结果控制交通信号灯。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城市交通信号灯用灯杆还包括设置在灯杆主体中部的绿灯按钮,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城市交通信号灯用灯杆还包括设置在绿灯按钮下方的加时按钮,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斑马线框架上的斑马线交通信号灯下方还设置有斑马线倒计时显示屏,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显示斑马线交通信号灯的绿灯倒计时。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语音提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播音器上方的蜂鸣器,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城市交通信号灯用灯杆还包括安装在路面停车线下方的地埋式车辆感应线圈,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被设置成实时感应是否有车辆闯红灯。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灯杆主体的照明装置下方还设置有摄像头,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受智能控制装置控制进行现场摄像。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主体顶端还设置有与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城市交通信号灯用智慧灯杆,采用测距仪测量马路的宽度,智能控制装置根据马路的宽度和红外线传感器识别结果控制交通信号灯,保障了行人的安全、减少了车主等红灯的时间,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城市交通信号灯用智慧灯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城市交通信号灯用智慧灯杆的电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上述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如图1结合图2所示,该城市交通信号灯用智慧灯杆,包括灯杆主体1、照明装置2、智能控制装置3、语音提示装置7、设置在车道框架上的车道交通信号灯11、设置在斑马线框架上的红外线传感器5、测距仪4及斑马线交通信号灯12。
照明装置2,由多组LED灯组成,位于灯杆主体1上方,与智能控制装置3连接,用于照明。
车道框架,位于灯杆主体1上方并且垂直于车道;斑马线框架,位于灯杆主体1中部,并且平行于车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师范大学,未经安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3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废CRT屏玻璃制备微晶泡沫玻璃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漩涡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