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重高效除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01667.9 | 申请日: | 2017-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9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介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微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高效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高效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叫除尘器或除尘设备,除尘器的性能用可处理的气体量、气体通过除尘器时的阻力损失和除尘效率来表达。但是传统的除尘器多采用过滤式除尘器、磁力除尘器、干式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等单一除尘手段,除尘不够彻底,很多细小的灰尘无法除尽;灰尘容易堆积在灰斗内,长期以后,影响机器的工作效率,且除去不方便;频繁收集灰尘,浪费精力,且不能知道灰尘是否收集满需要清理。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重高效除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高效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除尘不彻底、灰尘不易清扫收集、除尘后气体处理的问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袋式和湿氏静电双重高效除尘装置,包括外壳、进气管、出气管、喷管和控制器,所述外壳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袋式除尘器箱体,所述袋式除尘器箱体的左上方设置有储气罐,所述喷管设置在储气罐上连接至袋式除尘器箱体内,且喷管上设置有电磁脉冲阀,所述喷管的下方设置有滤袋,所述滤袋的内部上方设置有环隙引射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袋式除尘器箱体的上方,所述袋式除尘器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灰斗,所述灰斗的内部左侧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进气管安装在水位传感器上方靠近滤袋的底部并连接至外壳的外侧,所述袋式除尘器箱体的底部中间处设置有导水口,所述导水口上设置有电动阀,所述电动阀和水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中心处设置有静电除尘器箱体,所述静电除尘器箱体与袋式除尘器箱体通过水管连接,且静电除尘器箱体的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左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与喷淋装置通过水管连接,所述静电除尘器箱体的中间处喷淋装置的下方设置有阴极系统,所述阴极系统的下方设置有阳极系统,所述静电除尘器箱体的右侧设置有配电箱,所述配电箱的上方设置有电流转换器,所述储气罐和水泵均与配电箱电性连接,所述阳极系统和阴极系统通过电流转换器均与配电箱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右侧设置有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与静电除尘器箱体通过水管连接,且过滤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铁丝网架,所述出气管设置在铁丝网架的右下方并连接到外壳的外侧,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脚架。
优选的,所述铁丝网架内部设置有可替换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可替换活性炭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可替换活性炭自上由下依次排列。
优选的,所述喷淋装置的末端密集设置有喷头,且喷头呈圆形离散式分布。
优选的,所述滤袋共设置有五个,且五个滤袋自左向右依次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采用袋式除尘装置和静电除尘装置相结合的方式,使除尘率大大提升,很多细小的灰尘都可以除去;静电除尘器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喷洒装置,可以清理依附在机器内部的灰尘;静电除尘器中的水可以清理依附在袋式除尘器的灰斗上的灰尘,设置水位监测仪,可以自动提醒蓄水池已满;收集时灰尘沉积在水池底部,不会散到空气中,对人体无害;除尘后的气体通过活性炭吸附,且活性炭可以定期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气管、3-水位传感器、4-支架、5-脚架、6-导水口、7-电动阀、8-灰斗、9-滤袋、10-袋式除尘器箱体、11-阳极系统、12-配电器、13-电流转换器、14-静电除尘器箱体、15-过滤箱体、16-出气管、17-铁丝网架、18-阴极系统、19-喷淋装置、20-隔板、21-水泵、22-环隙引射器、23-喷杆、24-控制器、25-电磁脉冲阀、26-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微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微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16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