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71139.3 | 申请日: | 201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6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肖冰;范瑞娟;郝斯媛;马兰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式热泵 空冷机组 本实用新型 再利用系统 乏汽余热 凝结水泵 排汽装置 低压缸 汽轮机排汽 机组效率 燃料成本 热量利用 运行时 排汽 供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1)、低压缸排汽装置(2)与凝结水泵(3),所述吸收式热泵(1)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低压缸排汽装置(2)和所述凝结水泵(3)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空冷机组在运行时排汽背压高的问题,可降低汽轮机排汽背压,同时也将这部分热量利用进行供热,从而提高机组效率,降低了燃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再利用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回收直接空冷抽凝式汽轮机的乏汽余热,在不新建热源的情况下,对低品位的热源再利用,大幅提高电厂的供热能力,增大管网的输送能力,可降低汽轮机排汽背压,大幅降低新建管网的投资。可从根本上缓解当地热源供热能力不足和管网输送能力受限的问题。
目前,现有的吸收式热泵主要包括低温水进水管、低温水出水管、热水出水管、热水进水管、水蒸汽管道、加热器、加热盘管、热泵主体、稀溶液喷淋管、浓溶液喷淋管、稀溶液输出管、稀溶液输入管、浓溶液输出管、浓溶液输入管、稀溶液输送泵与浓溶液输送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了空冷机组在运行时排汽背压高的问题,可降低汽轮机排汽背压,同时也将这部分热量利用进行供热,从而提高机组效率,降低了燃料成本的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1)、低压缸排汽装置(2)与凝结水泵(3),所述吸收式热泵(1)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低压缸排汽装置(2)和所述凝结水泵(3)相连通。
上述的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其中,所述吸收式热泵(1)的输入端通过乏汽管道与所述低压缸排汽装置(2)相连通。
上述的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其中,所述吸收式热泵(1)的输入端还分别与热网回水管道和热网抽汽管道相连通。
上述的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其中,所述吸收式热泵(1)的输出端通过凝结水管道和所述凝结水泵(3)与空冷凝结水管道相连通。
上述的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其中,所述吸收式热泵(1)的输出端还分别与热网供水管道和主机真空泵(4)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原则,将进入空冷岛的一部分乏汽抽出至吸收式热泵冷却,解决了空冷机组在运行时排汽背压高的问题,可降低汽轮机排汽背压,同时也将这部分热量利用进行供热,从而提高机组效率,降低了燃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后能够满足供热要求,节省标煤的消耗,不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具有较好的环保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吸收式热泵;2-低压缸排汽装置;3-凝结水泵;4-主机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1、低压缸排汽装置2与凝结水泵3,吸收式热泵1通过管道分别与低压缸排汽装置2和凝结水泵3相连通。
其中,吸收式热泵1的输入端通过乏汽管道与低压缸排汽装置2相连通。
吸收式热泵1的输入端还分别与热网回水管道和热网抽汽管道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11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