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中控按键防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4360.X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9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庆顺;邓舸;吴南南;刘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06 | 分类号: | H01H13/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高志光 |
地址: | 15006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按键 防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中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中控按键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中通常都采用了中控系统,通过中控系统可以方便驾驶员对车辆进行操控,包括对音响设备、门锁开关、车窗升降、导航设备及倒车影像等方面的控制和观察没目前市场上采用的中控系统大多是通过按键进行控制,而车辆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水等液体,容易对按键造成损伤,现有的按键区域并不能有效防水,造成对车辆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车载中控按键不能有效防水,容易造成损伤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车载中控按键防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中控按键防水装置包括前面板、多个按键阻水套、多个出水槽、多个上引水板和多个下引水板,多个按键阻水套分别固接在前面板的后端面上,按键阻水套与按键一一对应设置,按键阻水套套装在按键安装端的外侧,按键阻水套的左侧设有出水槽,前面板的左侧端面上设有多个通孔,出水槽的左端与通孔相贯通,上引水板设置在按键阻水套与中控屏之间,下引水板设置在按键阻水套与出水槽之间,出水槽、上引水板和下引水板均由右至左向下倾斜设置,上引水板的左端与按键阻水套上侧壁的右端固接,下引水板的右端与按键阻水套左侧壁的下端固接,下引水板的左端设置在出水槽右端槽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按键阻水套的设计能够对按键进行有效的防水隔离,避免水流入到按键中,防止按键受到损伤;
2、本实用新型中出水槽和引水板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对飞溅入的水进行快速的引流和疏导,将水引到前面板的外部,进一步防止按键受到损伤;
3、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按键安全的隔离,延长按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车载中控按键防水装置包括前面板1、多个按键阻水套2、多个出水槽3、多个上引水板4和多个下引水板5,多个按键阻水套2分别固接在前面板1的后端面上,按键阻水套2与按键6一一对应设置,按键阻水套2套装在按键6安装端的外侧,按键阻水套2的左侧设有出水槽3,前面板1的左侧端面上设有多个通孔7,出水槽3的左端与通孔7相贯通,上引水板4设置在按键阻水套2与中控屏之间,下引水板5设置在按键阻水套2与出水槽3之间,出水槽3、上引水板4和下引水板5均由右至左向下倾斜设置,上引水板4的左端与按键阻水套2上侧壁的右端固接,下引水板5的右端与按键阻水套2左侧壁的下端固接,下引水板5的左端设置在出水槽3右端槽口的上方。
如此设计按键阻水套2能够将按键6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水等液体的溅入,保证按键6不受损伤,当前面板1的内部有液体溅入时,液体会经由上引水板4、按键阻水板2的外侧壁、下引水板5和出水槽3汇聚、引流,最终经由通孔7排出,有效对溅入的水进行引流和疏导,防止与按键6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按键阻水套2与按键6之间设有密封圈8。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此设计可以对按键6与按键阻水套2之间进行有效的防尘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按键阻水套2的外侧壁上设有锡箔纸层9。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由于车载中控系统与车辆的动力系统距离较近,车辆动力系统在运行时会散发大量热量,同时中控屏等元件在运行时也会发出热量,这些热量都会对按键6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锡箔纸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够保证按键6和按键阻水套2不受热量的烘烤,延长按键6和按键阻水套2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出水槽3的形状为半圆锥形,出水槽3的圆弧半径由右至左依次递增。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如此设计由于溅入的液体在经过出水槽3的过程中不停地在汇聚,所以在流到出水槽3左端时液体越积越多,出水槽3的圆弧半径由右至左依次递增以便于液体的快速排出,防止液体在出水槽3中溢出。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通孔7的半径大于出水槽3左端的圆弧半径。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43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