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膜垄沟培土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32769.X | 申请日: | 2017-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1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垄沟 培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全膜垄沟培土机。
背景技术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重大创新技术。该技术由于抑制了土壤无效蒸发,集雨保墒效果明显,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地增加了作物产量。其中,极显著地提高了玉米的经济产量,同时,对马铃薯全膜双垄沟种植技术也进行了试验研究,增产效果明显。但在农作物生长期间除净杂草是保证稳产、高产不可缺少的有效措施。由于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除草效率低,所以机械除草被视为作物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作业环节,在全球旱作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机械除草不污染环境,在除去杂草的同时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保证作物根系的发育,使作物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采用机械除草改变了用化学药剂除草的做法,工作效率比人工作业大大提高。
双垄沟中耕除草培土机作业时,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蓄电池经过一个控制器给电动机送电,电动机置于蓄电池与减速箱的中间,通过交流电动机驱动,减速箱减速,再通过带传动带动驱动轮运动,最终带动除草培土铲工作。铲尖切开土壤并锄掉行间及两侧的一些杂草,土壤沿铲胸向上推移并被左右铲翼逐渐抬升,到达翼部时,土壤的重力方向与翼部的曲率方向几乎垂直,加之本身的动能,土壤将被推向垄帮并抛向垄顶,从而实现疏松土壤、铲除杂草、培土起垄的效果;为实现更优良的上述培土效果,培土铲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的,但现有培土铲机构的入土性能、耐磨性以及松碎土壤的所需的强度硬度还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垄沟培土铲,通过对铲部结构的合理设置,大大提高了培土铲的入土性能、使用耐磨性能以及其对土壤的松碎作用,提高了除草培土耕作机械设备的培土质量,保证了土壤良好的透气性,为后续播种植物的根系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坏境,保证农作物的高产优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全膜垄沟培土机,包括机架、培土铲、微耕轮和驱动装置;所述培土铲、微耕轮和驱动装置均与机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微耕轮电性连接,所述机架包括架梁、U型挂梁和连接架;所述架梁为框架结构,水平设置;所述架梁上方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U型挂梁位于架梁前端下侧;所述微耕轮通过转轴挂纸在U型挂梁上;所述连接架位于架梁尾端下侧,连接架将培土铲与机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培土铲与微耕轮之间还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地轮、支撑轴、滑筒、滑块和压力弹簧;所述滑筒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滑筒内设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下端与滑块连接;所述支撑轴贯穿滑筒底部与滑块连接,支撑轴下端与地轮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全膜垄沟培土机入土性能好,铲头耐磨度强,能轻松的对土壤进行松碎作用,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该全膜垄沟培土机除草效率也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其耕作培土质量,提高了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实现后续种植的农作物的增产优产;通过采用行走机构的结构设置,行走机构形成一个升降缓冲结构,使得本培土机整体能在一定高度范围能缓冲行走,针对土质部分位置高度不均或者土壤较硬时,行走机构能缓冲其对培土机的硬性损伤,保护了设备零部件,有效的延长了培土机的耐用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全膜垄沟培土机,所述培土铲通过铲柄与连接架连接,培土铲包括铲头、铲翼和铲体;所述铲头与铲体的下端作用部一体化连接;所述铲体的两侧还设有铲翼,铲翼与铲头的连接端为圆弧形端面,两侧铲翼连接后,便形成一定宽度的铲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铲翼至少设有两组,分别位于铲体的两侧,两侧铲翼与铲体连接成“V”型结构;所述铲头整体为三角弧面型,铲翼与铲体的连接端部处被铲头半包围并固定连接于一体。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铲翼将铲头切开土壤,铲除杂草并且松碎土壤,土壤在铲翼的作用下被推向垄帮并抛向垄顶,铲尖呈三角形,工作面近似为凸曲面,由于中耕时田间杂草生长旺盛,铲头在满足疏松挖土的同时还需除去垄沟间及两侧杂草,因此铲尖应具有较好的入土性能和良好的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全膜垄沟培土机,所述铲翼由若干翼片拼接而成,每片翼片均可相对相邻连接的翼片成一定角度的翻转;所述铲翼的最末端翼片的内侧通过活动连接杆与铲柄调节机构连接,活动连接杆的末端通过连接螺母与翼片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通过调整活动连接杆的支撑距离来实现铲翼面的弧面微调,适应不同湿度的土壤的推抛,形成良好的垄沟沟型,方便后续沟槽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27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膜回收机
- 下一篇:一种振动式农田鼠道成洞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