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28017.9 | 申请日: | 2017-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9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尹航;张洁玉;王屹韬;何学超;王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灾 工况 下排烟 通风 空调 管道 共用 井道 实验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剧,近些年新涌现的一些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因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及建筑空间的高效整合,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被布置在了同一井道内;如此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和烟气经排烟管道传递给相邻通风空调管道并沿井道迅速蔓延至非着火区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当前背景下,对发生火灾时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的可靠性及相关安全强化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火灾工况下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可靠性研究的全尺寸实验平台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尚无针对对火灾工况下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的可靠性研究设计出实验平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包括上部设有排烟口的起火室,设于起火室内底部的火源,设于起火室一侧的井道,竖直并排设于井道内的排烟管道和通风空调管道,从下至上设于井道内的第一防火封堵和第二防火封堵,PC机,数据线,通过数据线与PC机连接的数据采集器,以及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连接且均用于采集井道内温度和烟密度的第一采集仪器组、第二采集仪器组和第三采集仪器组;所述井道位于起火室设有排烟口的一侧,所述排烟管道底端通过进烟管与排烟口连通,所述排烟管道顶端连通有出烟管,所述通风空调管道顶端连通有出风管且底端连通有进风管,所述第一采集仪器组设于井道内且位于第一防火封堵下方,所述第二采集仪器组设于井道内且位于第一防火封堵和第二防火封堵之间,所述第三采集仪器组设于井道内且位于第二防火封堵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起火室上部且可相对于起火室上下自由移动的移动吊顶,所述移动吊顶可移动的最低位置位于排烟口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进风管连接的送风风机、与出烟管连接的排烟风机、以及补风风机,所述起火室下部设有与补风风机连接补风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PC机信号连接的变频控制柜,所述变频控制柜分别与补风风机、送风风机和排烟风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采集仪器组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九个采集仪器小组,所述九个采集仪器小组中有两个分别位于排烟管道内部和通风空调管道内部,有一个位于排烟管道和通风空调管道之间,其余六个均匀分布于排烟管道和通风空调管道两者的外周;所述第二采集仪器组和第三采集仪器组均包括与第一采集仪器组相同数量的采集仪器小组且分布方式也均与第一采集仪器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个采集仪器小组均包括一个热电偶和一个烟密度测试仪。
进一步地,所述井道上设有观察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火封堵和第二防火封堵之间的竖直距离为标准建筑层高。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器为485型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线为485型数据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实验所测数据精准、实时并且代表性强。
(2)本实用新型首创性地提出了一种专门用于对火灾工况下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的可靠性及相关安全强化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的实验平台,填补了行业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通过本应用于火灾工况下的实验平台获得的研究成果可为现行消防规范的制修订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使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的设计与建审均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3)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尺寸的排烟管道、通风空调管道及井道,与缩尺实验平台相比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现实场景。同时,在垂直方向上重点对一个标准层高度内的井道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避免了实验平台的庞大笨重,很好地兼顾了真实可靠与结构紧凑两方特性。
(4)本实用新型的起火室的空间净高及火源功率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能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不同的火灾场景。本应用于火灾工况下的实验平台自动化程度高,排烟风机、补风风机及送风风机的风量均可通过变频控制柜与计算机实现变频调节,热电偶及烟密度仪采集到的数据也可通过数据采集器实时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显示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80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