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胃肠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16967.X | 申请日: | 2017-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1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孙长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长侠 |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25/09;A61J1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 地址: | 2520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空间 鼻胃管 鼻肠管 首端 鼻胃肠管 本实用新型 排液口 输液口 重力块 导管 营养液 导管侧壁 磨砂处理 磨砂面 侧壁 导出 导轨 导丝 空肠 伸入 外壁 胃液 病痛 抽出 体内 补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末端设有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设有重力块,所述封闭空间的外表面为磨砂面,所述封闭空间后端的导管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排液口,所述导轨的首端分为鼻胃管和鼻肠管两部分,其中所述鼻胃管的末端及中部均位于鼻肠管的内部,鼻胃管的首端设在鼻肠管的侧壁上,所述鼻胃管的末端设有第二排液口,所述鼻肠管的首端设有第一输液口,所述鼻胃管的首端设有第二输液口。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给空肠内输送营养液,又方便导出患者体内潴留的胃液,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同时,也免去重力块需随导丝抽出的麻烦,且封闭空间外壁经磨砂处理,有利于加快鼻胃肠管的伸入速度,及时给患者补充营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鼻胃肠管。
背景技术
鼻胃肠管用于对不能正常进食的病人进行营养液的输送,即将导管通过鼻腔沿食道依次进入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中。为了便于顺利插入,要求导管末端具有足够的重量,协助导管的进入,但导管在进入过程中,需要通过两个关口,即:贲门和幽门,贲门位于食道和胃的接口处,在患者无吞咽能力的情况下,使导管穿过贲门具有一定的困难,且部分有胃病的患者幽门梗阻,既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又因胃容物不能顺利排出而导致胃液潴留,导致病人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现有的鼻胃肠管多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幽门位于胃与十二指肠的接口处,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直径约为1.5cm,导管在此处容易被阻拦,现有的鼻胃肠管有一种是采用在导管末端加设水囊,在水囊外表面加设倒刺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需要将水囊进行输水使其膨胀,这就容易出现水囊膨胀后直径大于幽门直径的情况,最终导致导管末端不能通过幽门处;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鼻胃肠管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鼻胃肠管,本实用新型将鼻胃管和鼻肠管融合至一起,既可以给空肠内输送营养液,又方便导出患者体内潴留的胃液,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将重力块设于封闭空间内,免去重力块需随导丝抽出的麻烦,且封闭空间外壁经磨砂处理,有利于加快鼻胃肠管的伸入速度,及时给患者补充营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鼻胃肠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末端设有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设有重力块,所述封闭空间的外表面为磨砂面,所述封闭空间后端的导管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排液口,所述导管的首端分为鼻胃管和鼻肠管两部分,其中所述鼻胃管的末端及中部均位于鼻肠管的内部,鼻胃管的首端设在鼻肠管的侧壁上,所述鼻胃管的末端设有第二排液口,所述鼻肠管的首端设有第一输液口,所述鼻胃管的首端设有第二输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中设有导丝,所述导丝的末端的截面上设有一圆形薄片,防止因导丝末端锋利导致导管壁或封闭空间被划破的情况发生,所述圆形薄片的截面直径尺寸小于所述导管的内径,方便鼻胃肠管进入到位后导丝的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液口沿所述导管的轴向交错分布,防止因第一排液口集中分布导致该处的导管壁断裂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鼻胃管的长度为整个导管长度的1/3-1/2,鼻胃管的长度可根据人体比例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在人体平躺的状态下,可保证鼻胃管的末端位于胃的中部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空间的前端纵截面为圆弧状,有利于减小导管插入过程中前进的阻力,同时也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的制作采用医用橡胶材料。进一步的,所述重力块为球体,采用金属钨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为包塑金属导丝。
优选的,所述封闭空间内还设有液体,可以保证封闭空间内部足够充盈,以使封闭空间的外表面可以充分撑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长侠,未经孙长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6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双路负压导尿管
- 下一篇:一种三腔式测温测压导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