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云轨列车发动机定子绕组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66764.4 | 申请日: | 2017-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4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 发明(设计)人: | 郑一帆;顾新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贯龙电磁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17;H01B7/02;H01B7/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 地址: | 2154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发动机 定子 绕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机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轨列车发动机定子绕组线。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拥堵是一个城市的顽疾,云轨又称“空间巴士”、“空中小火车”是针对世界各国城市拥堵问题推出的战略性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便捷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由于安装的空间有限云轨发电机要求体积小,功率高,同时频繁的启停,要求电机中的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频脉冲特性,因此对于电机定子绕组的槽满率、抗温升能力及抗高频脉冲性能具有很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绕组线:一种是H级及以上漆包圆铜线,其缺点是槽满率低,同等体积上温升高,无法提升使用功率。另一种是H级及以上漆包铜扁线,其缺点是电气性能不稳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云轨列车发动机定子绕组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云轨列车发动机定子绕组线,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上的绝缘层,绝缘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绕包在导体上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由特氟隆聚氟乙丙烯薄膜形成或构成,第二绝缘层由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形成或构成的薄膜层;绝缘层还包括涂覆于第二绝缘层外周的热融胶涂层。
优选地,导体由铜扁线构成,铜扁线的四角为圆角。铜扁线的四角带有圆弧可以防止铜扁线的四个角在使用成型的过程中因弯曲、扭转、受压而对外面的绝缘层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到电气性能的稳定性。
优选地,铜扁线的宽度为2mm~6mm。
优选地,铜扁线的厚度为0.5mm~3.50mm。
优选地,圆角的半径为0.36mm~1.25mm。
优选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0.010mm~0.016mm。
优选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0.04mm~0.05mm。
优选地,热融胶涂层的厚度为0.02mm~0.04mm。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热融胶涂层的双边总厚度为0.14mm~0.22mm。绝缘层的总厚度薄,仅0.14mm~0.22mm,但能满足云轨发电机的电气绝缘要求,可以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发电机的体积。
优选地,第二绝缘层中包含有20%~25%纳米三氧化二铝。采用含有20%-25%纳米三氧化二铝的杂化聚酰亚胺膜层作为绝缘层,从而杜绝了由于漆包生产工艺及绝缘漆的限制而使在导体表面形成的漆膜带有针孔而影响绝缘铜线电气稳定性的问题,同时用纳米三氧化二铝杂化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耐高频脉冲特性,使绕组线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2~3倍。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云轨列车发动机定子绕组线,在槽间线与线之间的间隙大幅度减少,槽满率提升,在同等体积下散热性更佳,因此可提升电机的使用功率,加强电机的牵引动力。此外,产品最外层涂有热融胶涂层,常温时无粘性,在加温到180℃±5℃时热融产生粘性,冷却后,固化可使线与线之间的绝缘粘结在一起,使绕组线在使用过程中多匝成形,不需要再增加其他的辅助材料帮助成形,有利于节约工时,减小绕组线圈截面尺寸,减小电机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云轨列车发动机定子绕组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体;10、圆角;D1、第一绝缘层;D2、第二绝缘层;D3、热融胶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云轨列车发动机定子绕组线,包括由铜扁线构成地导体1(铜扁线的四角为圆角10)和包覆在导体1上的绝缘层,绝缘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绕包在导体1上的第一绝缘层D1、第二绝缘层D2,第一绝缘层D1由特氟隆聚氟乙丙烯薄膜形成或构成,第二绝缘层D2由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形成或构成,绝缘层还包括涂覆于第二绝缘层D2外周的热融胶涂层D3。
具体地,铜扁线的宽度为2mm~6mm、厚度为0.5mm~3.50mm。圆角10的半径为0.36mm~1.25mm。第一绝缘层D1的厚度为0.013mm。第二绝缘层D2的厚度为0.050mm(第二绝缘层D2中包含有20%~25%纳米三氧化二铝)。热融胶涂层D3的厚度为0.03mm。第一绝缘层D1、第二绝缘层D2以及热融胶涂层D3的双边总厚度为0.14mm~0.2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贯龙电磁线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贯龙电磁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6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输入模式的文本删除
- 下一篇:一种永磁体拉力测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