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制气高压静电除焦器底部伴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2042.7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5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00 | 分类号: | C10J3/00;C10J3/8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郭海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制气 高压 静电 底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煤制气高压静电除焦器底部伴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高压静电除焦器去除煤制气中焦油的过程中,通常使用蒸汽伴热蛇形管(图1)来调节煤气出口温度,保证煤气质量,但该蛇形伴热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蛇形弯管曲度大,伴热面积较小,伴热效果差,导致高压静电除焦器底部焦油流动性差;2、蛇形管弯管处壁厚小,或焊接位置易腐蚀,容易出现漏气现象,在造成蒸汽大量浪费的同时间接影响煤气出口温度,使得煤气质量有所波动,还会使得焦油与蒸汽混合,从而对设备造成较大损伤; 3、蛇形管检修周期短,缩短开炉时间,致使生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制气高压静电除焦器底部伴热装置,以提高煤制气除焦过程中的伴热效果,保障煤气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制气高压静电除焦器底部伴热装置,包括蒸汽输入管,伴热管和蒸汽输出管,其中,伴热管为一次成型的“曰”字型结构,外部设有防腐层;蒸汽输入管和蒸汽输出管为分别与伴热管两端相连通的直管,外部依次设有复合保温层和防腐层。
上述复合保温层内层为岩棉材质,外层为泡沫塑料;防腐层为环氧煤沥青材质,以达到较佳的保温和防腐效果。
为了应对蒸汽泄漏的突发状况,保护整个煤制气系统不受损伤,本实用新型在伴热管上部、高压静电除焦器底座距离地面50-60cm处设有防漏传感器,该防漏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连接警报器,当防漏传感器检测到蒸汽泄漏产生的湿气后,警报器响起,提醒工作人员检查伴热管状况,及时维修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伴热管形状和结构的改造,增大了其伴热面积,提高了煤制气除焦过程中的伴热效果,保证了煤气出口温度,能够给用户保质保量提供优质煤气;同时,为应对蒸汽泄漏的突发状况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静电除焦器底部蛇形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电除焦器底部伴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警报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蒸汽输入管;2、伴热管;3、蒸汽输出管; 4、复合保温层;5、防腐层;6、防漏传感器;7、控制器;8、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煤制气高压静电除焦器底部伴热装置,包括蒸汽输入管1,伴热管2和蒸汽输出管3,其中,伴热管2为一次成型的“曰”字型结构,外部设有防腐层5;蒸汽输入管1和蒸汽输出管3为分别与伴热管2两端相连通的直管,外部依次设有复合保温层4和防腐层5。
对蒸汽输入管1和蒸汽输出管3进行防腐加保温处理,以尽大可能降低散热损失,节约能源。依照保温材料选择原则:材料导热系数低,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密度小并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及其机械强度,坚持经济上节省,资源上合理化应用,故采用耐高温的岩棉材料做内层,防水性能好的泡沫塑料做外层形成复合保温层4;按照《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47-96),做环氧煤沥青防腐层5。根据《蒸汽管道保温标准》对照表,选择φ40mm管道,以温度t=150℃标准,保温层厚度δ=80mm为佳;同时,制作同样的防腐层5以保护伴热管2。
为了应对伴热管2因质量问题、使用时间过长等引起蒸汽泄漏的突发状况,保护整个煤制气系统不受损伤,在伴热管上部、高压静电除焦器底部距离地面50-60cm处设置防漏传感器6,该防漏传感器6与控制器7相连接,控制器7连接报警器8,整个系统工作时,由操作工进行温度设定,打开电源,复位控制器7,这时候显示器显示设定温度,然后通过控制器7进行实时测定温度,以后一直显示实测温度,若防漏传感器6检测蒸汽泄漏产生湿气后,进行温度采集,传到控制器7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然后通过显示器显示数据,若实测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则通过控制器7开启报警器8,出现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检查伴热管2状况,及时维修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伴热蒸汽从蒸汽输入管1进入伴热管2,与底部煤焦油进行热交换后,从蒸汽输出管3汇总到煤气发生炉底部混合箱中作为饱和蒸汽补充使用,节省能源、经济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2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