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塑模板及现浇隧道污水沟用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45424.6 | 申请日: | 2017-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0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田金国;陈全胜;黄宏光;虎晓敏;郑涛;王林;段宇翰;何潇通;秦杰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 地址: | 65022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隧道 污水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具体涉及一种钢塑模板,还是涉及包括该模板的现浇隧道污水沟用模具,属于公路、市政公路隧道污水沟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沟混凝土浇筑施工,需先按测中线及高程进行污水沟支撑、定位钢筋设置,待完成后,再安装固定好模板,最后浇筑混凝土。当现场隧道较长(特长隧道有1800m、2079m等)时,若采用传统预制方式,因线路较长,并需进行后续运输、安装等工序,施工进度较慢,效率低,且安装后需处理沟底拼缝等问题,需要人工费用较高,同时,污水沟截面很小,每延米混凝土量为0.055m³,利用传统定型钢模,使用较笨重、不容易固定,循环利用时操作、运输不便,施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因此,选用合适的模板和浇注方法是个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钢塑模板简易混凝土浇筑模板,很好的解决了污水沟施工进度、整体浇筑质量问题,具体包括底板、边板、肋板和加强板,所述底板包括水平部与折弯部,所述水平部与折弯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所述边板包括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第一边板设于水平部与折弯部两侧,所述第二边板设于折弯部一侧,与两侧的第一边板连接,所述肋板平行设于两侧第一边板之间,肋板与肋板之间、肋板与第一边板之间设有加强板,该模板结构合理、轻便,可拆卸且拆装方便,适用污水沟截面很小的情形,即便是现场隧道较长,也提高了施工进度。
进一步地,所述肋板与第二边板连接,水平部的肋板上设有凹槽,便于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上设有梅花状孔,必要时,使用塑料螺栓进行模板拼接模板。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现浇隧道污水沟用模具,包括上述的模板、木锲、木板、支撑件和定位件,所述木板呈槽状,包括底边和两侧侧边,所述模板设于木板的一侧侧边上;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木锲有若干个,设于模板上,并通过设于木板上的第一定位件定位,所述第二定位件设于木板的另一侧侧边上;所述支撑件穿过所述木板设于所述模板的底板上,该结构较轻便,可拆卸,容易固定,循环利用时操作、运输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的底板不与所述木板的底边接触,便于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竖直方向定位的竖直第二部件和侧向定位的斜向第二部件,所述竖直第二部件穿过底边设于所述另一侧侧边上,所述斜向第二部件斜向穿过所述另一侧侧边与所述竖直第二部件接触,进一步便于定位和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解决了污水沟施工进度、整体浇筑质量问题,保证了污水沟线条顺直、表面平整;
(2)钢塑模板由高强的工程塑料与钢材复合制成,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循环利用,且单位面积重量轻,约为钢模板的0.4倍;钢塑模板较为轻便,操作便捷,运输简便,每次现浇长度可达500米,施工效率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有效解决了小型构件传统定型钢模浇筑的笨重、不宜固定以及小型构件预制安装成本较大等缺点;
(3)现场采用现浇方式操作便捷、工作效率高、可循环使用,无传统预制的安装过程,消除了拼接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隧道污水沟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隧道污水沟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浇隧道污水沟用模具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5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