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器和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58502.9 | 申请日: | 2017-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1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明;夏基燕;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14 | 分类号: | F16F9/14;F16F9/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陶敏,黄健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和汽车。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在汽车悬架系统上通常设有减振器,减振器能够保证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的接触,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减振器的工作原理为:在车身和车轮振动时,减振器内部的介质(例如油)在流经节流孔时的摩擦和介质的粘性摩擦形成振动阻力,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并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从而达到迅速衰减振动的目的。
减振器按结构可分为单筒和双筒两种。传统的双筒式减振器通常包括活塞杆、内筒、外筒和阀系,内筒是具有单一内径的筒体,活塞杆插入内筒中,设置在活塞杆上的活塞阀将内筒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在内筒中充满介质,在活塞阀上设有阀孔(节流孔),其能够使被活塞阀分隔的两个腔室中的介质互相补充,具有粘性的介质通过节流孔时产生阻尼;此外,在内筒外部设置有外筒,由于活塞杆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内筒中介质的体积随之增大与收缩,需要通过与外筒中的介质进行交换来维持内筒中介质的平衡。
传统的减振器在配备阀系后,在同一速度下的阻尼通常不可变;此外,减振器阻尼力的调整受到阀系的限制,因此无法实现减振器行程内阻尼力的无级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和汽车,其能够实现阻尼随减振器行程进行变化,并且能够实现阻尼的无级变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活塞杆、内筒、外筒、活塞阀和底阀,
活塞杆在内筒中运动,活塞阀设置在活塞杆下端并将内筒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阀具有能够使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的阀孔,
内筒在活塞杆运动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两个以上不同的内径,底阀设置在内筒下端,外筒套设在内筒外部并与内筒之间形成外腔室,底阀具有能够使外腔室与下腔室连通的阀孔。
进一步地,两个以上不同的内径依次增大或减小。
进一步地,内筒的筒壁向外凸出形成凸台。
进一步地,凸台设置在活塞杆运动的整个长度方向。
在一实施方式中,凸台为阶梯凸台。
进一步地,凸台为三级阶梯凸台,并且三级阶梯凸台从上至下逐级递减。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凸台为楔形凸台。
进一步地,在内筒的上端设有用于对活塞杆进行导向的导向座。
进一步地,在活塞杆的外壁设有用于对活塞杆的运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设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将内筒设置为在活塞杆运动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两个以上不同的内径,其能够使内筒筒壁与活塞杆之间存在间隙变化,从而起到旁通孔的作用,在减振器不更换活塞阀和底阀以及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阻尼随减振器行程进行变化,进一步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减振器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减振器内筒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活塞杆;2:内筒;21:凸台;3:外筒;4:活塞阀;5:底阀;6:导向座;7:限位块;8:油封;9:上顶盖;10:弹簧托盘;11:下支架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包括活塞杆1、内筒2、外筒3、活塞阀4和底阀5,活塞杆1在内筒2中运动,活塞阀4设置在活塞杆1下端并将内筒2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阀4具有能够使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的阀孔,内筒2在活塞杆1运动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两个以上不同的内径,底阀5设置在内筒2下端,外筒3套设在内筒2外部并与内筒2之间形成外腔室,底阀5具有能够使外腔室与下腔室连通的阀孔。
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将内筒2设置为在活塞杆1运动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两个以上不同的内径,其能够使内筒2的筒壁与活塞杆1之间存在间隙变化,从而起到旁通孔的作用,在减振器不更换活塞阀4和底阀5以及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阻尼随减振器行程进行变化,进一步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85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囊式空气弹簧
- 下一篇:无空程单筒阻尼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