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婴儿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08168.6 | 申请日: | 2017-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9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戚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永达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中婴儿用便携式手推车,特别涉及一种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手推车是主要给刚出生婴儿至3岁儿童使用,由人工推行,供一名或多名儿童乘坐的车辆。按车辆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卧式推车、坐式推车、坐卧两用推车和多用途推车。目前市面上的推车以不可调节靠背角度和可调节靠背角度的坐式推车为主。目前,大多数的推车都是采用多杆多关节的控制结构,结构复杂,使用起来也不够便捷。
另外,多关节的推车使得其结构本身含外露开口管子、危险夹缝、孔、开口及挤夹点、锐利边缘和尖端的成分更多。为了避免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需要设计一种简易却不失其功能、安全可靠的婴儿推车,同时减少推车本身的放置空间,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车,通过采用大关节结构,实现了车体的整体折叠效果,从而达到了实用便捷的目的。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儿车,包括二道按钮、压块、手把上管、后脚管、座位板、扶手、提把管、前脚管、手把下管、大关节、后脚连接管、帆架管和收车钩按钮;所述的前脚管和后脚管通过大关节连接,所述的两个大关节通过横梁固定;所述的横梁上设置提把管;所述的两个大关节径向设置有手把下管,所述的手把上管滑动连接设置在手把下管上;所述的手把上管中间点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通过二道按钮控制其按压动作;所述的压块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大关节牵连;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手把下管内部;所述的横梁水平面上通过座位卡扣扣接有座位板,所述座位板的两侧支架管与前脚管支撑连接;所述的座位板远离横梁的一端设置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通过旋转轴控制调节旋转角度;所述的手把下管两侧垂直方向通过扶手卡扣扣接有扶手,所述的后脚连接管一端与后脚管远离大关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后脚连接管另一端支撑设置在手把下管上;所述的前脚管远离大关节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的后脚管远离大关节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轮,所述的大关节内部靠上位置设置有关节卡扣;所述的帆架管通过转轴连接在手把上管上;所述的大关节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收车钩按钮设置在大关节内侧,所述的卡槽与收车钩按钮相互配合实现锁紧动作。
优选地,所述的手把上管、手把下管、扶手、座位板、帆架管呈U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减少了推车放置空间,单一大关节结构大大降低了夹缝和锐利边缘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收合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其中:二道按钮1、压块2、手把上管3、后脚管4、座位板5、扶手6、提把管7、前脚管8、手把下管9、大关节10、后脚连接管11、帆架管12、收车钩按钮13、横梁14、连接杆15、支架管16、旋转机构17、座位卡扣18、扶手卡扣19、关节卡扣20、万向轮21、固定轮22、卡槽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与图示本实用新型原理的附图一起提供对本实用新型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结合这样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任何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权限要求书限定,并且本实用新型涵盖诸多替代、修改和等同物。在下文描述中阐述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出于示例的目的而提供这些细节,并且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或者所有细节也可以根据权限要求书实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永达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永达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81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运输架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