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光检测方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3952.1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7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安浩平;石立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玄一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90 | 分类号: | G06T7/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光 子区域 强光源 检测 检测装置 特征值计算模块 图像接收模块 阈值设置模块 图像 划分模块 检测图像 连续检测 强光照射 手机 采集 统计 | ||
一种强光检测装置,用于识别检测环境中的强光源,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强光检测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图像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或者采集待识别的图像;子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把图像划分为M行N列个子区域;阈值设置模块,用于设置阈值;子区域的亮度特征值计算模块;子区域强光识别模块:用于依次判断各个子区域是否有强光照射。其能够识别检测环境中的强光源,其能够检测图像中的局部强光源,其能够连续检测强光,进行持续强光统计,判断持续强光是否超过设定提醒时间,并及时提醒。能够在手机等现有的设备上,实现强光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光检测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国专利CN200510101451.5,提出了一种车辆前照灯检测仪远光光束发光强度检测方法,是用车辆前照灯检测仪的透镜后的光强检测板在光束投射的垂直面上移动,光强检测板完全穿过光束的投射区后,光强检测板上直线排列的若干个光电转换元件所采集的数据就反映了整个光束在光束投射的垂直平面上的光分布情况,这组数据能准确地检测出车辆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实现上述方法的检测机构,是在车辆前照灯检测仪中的透镜后的强光检测板上设有光电转换元件,光强检测板(2)上布设若干个光电转换元件(4)呈直线排列,强光检测板(2)装在拖动机构(3)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测量精度高、对远光光束分布特性不好的车辆前照灯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的优点。。
现有的中国专利CN201520820369.7,提出了一种适用于LED车灯的综合影像检测设备,包括有设备本体,其特点是:设备本体内设置有检测组件,其上设置有可视化检测平台,在可视化检测平台上分布有操控组件。同时,检测组件的数据输出端与可视化检测平台的数据输入端相连。并且,可视化检测平台上安装有照明组件,设备本体设置有能源供给装置,能源供给装置的输出端与检测组件、可视化检测平台、照明组件的输电端口相连。由此,免人工肉眼观察,避免强光伤害眼睛。同时,通过摄像头与工控计算机配合,实现对LED车灯模组发光颜色、色差、亮度、工作电流等的检测,检测效率高,不会出现误检,避免人工检测疲劳。再者,检测参数可根据待检测产品的不同进行调整,有极强的适应性。
上述技术未涉及实时检测环境中的强光源(强光照射,容易引起青光眼等疾病),未涉及及时提醒人们,注意强光源对人身的伤害,未涉及长时间强光对眼睛的伤害分析;未涉及使用带摄像头的手机,测量照明亮度是否合适。如何识别环境中的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强光源,如汽车行车灯、电动车强光尾灯、强光LED显示屏、强光闪灯,如何引起人们重视环境强光对身体健康的伤害。提供一种能够识别环境强光的装置,最好是能够利用现有的手机等设备,识别环境强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强光检测方法、装置,其能够识别检测环境中的强光源,并及时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眼睛。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强光检测方法,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S1.取得一幅图像;接收或者采集待识别的图像;
S2.把图像划分为M行N列个子区域;每行有m个像素,每列有n个像素,m≥1,n≥1,m、n预先设置;优选的,m=5,n=5;
S3.设置阈值Y(大于像素取值范围的中间值),优选的,当像素取值为256级时,Y=160;
S4.依次计算各个子区域的亮度特征值(光强度):计算出子区域内所有像素取值的平均值;如果是灰度图像,直接计算子区域内所有像素取值的平均值(记为P);如是彩色图像,先转换为灰度图像,再按照灰度图像一样处理,或者,直接计算彩色各分量的平均值之后,再转换为灰度值;
S5.依次判断各个子区域对应的P是否大于Y;如果大于Y,则该子区域有强光照射;如果不大于Y,则该子区域无强光照射;
S6.处理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玄一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玄一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39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