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新能源并网逆变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92674.8 | 申请日: | 2017-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9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玉;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M7/5387;H02M7/48;H02M1/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玥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压变换器 并网逆变器 分布式电源 孤岛检测 抑制高频 直流分量 新能源 电流跟踪控制 连接控制单元 输出滤波电路 逆变器输出 电能转换 辅助电源 谐振单元 信号传输 依次连接 有效抑制 谐波 电线 电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新能源并网逆变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分布式电源,直流电压变换器,DC/AC逆变器,输出滤波电路,电网,所述分布式电源通过辅助电源连接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DC/AC逆变器之间通过电线信号传输;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流跟踪控制单元,抑制直流分量单元,抑制高频谐振单元,孤岛检测单元。本发明具有有效抑制逆变器输出的直流分量,抑制高频谐波,实现高质量的电能转换,孤岛检测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新能源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并网逆变器作为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可其在抑制直流分量、高频谐振,孤岛检测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根据逆变器是否存在变压器环节,可将其分为隔离型逆变器和非隔离性逆变器。隔离型逆变器利用变压器的通交隔直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直流分量,但会造成成本、体积上升,效率下降;非隔离型逆变器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是目前应用的主要形式,可逆变器输出中的直流分量会直接进入电网,对电网各级变压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研究如何去除直流分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直流注入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给定正弦信号波中含有直流分量,脉冲分配及死区形成电路引起的直流分量,开关管特性不一致,本地非线性负荷等。出现直流分量后寻找原因比较困难,主要采取去除直流分量的办法进行治理。
目前对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进行治理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1)检测反馈法,即首先对并网逆变器输出直流分量进行分析计算,然后通过闭环反馈调整参考信号或调制信号以实现对其的抑制。包括硬件检测法和软件调偏法,其中硬件检测法需要增加硬件检测电路,增加成本;软件调偏法的检测精度及灵敏度决定了直流抑制的实际效果。
(2)使用可抑制直流分量的拓扑结构。半桥逆变器及其改进拓扑结构可以抑制直流注入,但其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和开关器件数量增加。
(3)电容隔直法,在逆变器输出侧串入真实或虚拟电容,利用电容通交流阻直流的特性阻止直流分量注入电网。使用真实电容,串入的电容取值一般较大,成本较高。当逆变器采用LC型滤波器时,使用虚拟电容会带来新的谐振问题。
另外,系统阻抗也对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系统阻抗越大,会造成逆变器并网电流的电能质量恶化。为了改善系统阻抗,需要改变逆变器的外特性,即让逆变器更多地呈现电阻特性,从而抑制高频谐振现象。
当越来越多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并联于交流电网时,发生孤岛效应的概率也越高,所以必须寻求适当策略来应对日趋严重的孤岛效应问题。
孤岛现象的检测方法根据技术特点,可以分为三大类被动检测方法、主动检测方法和外部检测方法。被动检测法实现比较简单,但是当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与局部电网负载的功率基本接近时,被动检测法会失效。主动检测法存在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问题,而外部检测法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新能源并网逆变器,具有有效抑制逆变器输出的直流分量,抑制高频谐波,实现高质量的电能转换,孤岛检测等功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新能源并网逆变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分布式电源,直流电压变换器,DC/AC逆变器,输出滤波电路,电网,所述分布式电源通过辅助电源连接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DC/AC逆变器之间通过电线信号传输;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流跟踪控制单元,抑制直流分量单元,抑制高频谐振单元,孤岛检测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2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