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进气门可变系统及柴油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69755.6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0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 发明(设计)人: | 战强;李志强;韩峰;乔芳;郭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1L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 地址: | 26100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推杆 回油油路 柴油机 柱塞 可变系统 柱塞驱动 进气门 油压 进油油路 摇臂压力 伸出端 下止点 油液 气门 控制阀打开 控制阀关闭 长度缩短 可变气门 控制结构 气门控制 上下滑移 主动控制 缩回 控制阀 连通柱 驱动端 上止点 导通 顶出 阀芯 滑移 可调 排出 上移 止点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油机进气门可变系统,通过推杆上下滑移,由柱塞的伸出端承受摇臂压力。推杆滑至下止点时,油液由进油油路流入柱塞驱动端,将柱塞顶出阀芯;推杆上移至上止点,回油油路连通柱塞的驱动端,当控制阀关闭时,柱塞驱动端的油压与回油油路的油压相同,柱塞的伸出端承受摇臂压力。当控制阀打开时,回油油路导通,柱塞驱动端的油液由回油油路排出,柱塞缩回,使得推杆的长度缩短,气门实现提前关闭,通过设置分别位于推杆滑移上止点和下止点的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通过控制阀对推杆长度进行主动控制,实现对气门控制的可调,优化了可变气门的控制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柴油机进气门可变系统的柴油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柴油机进气门可变 系统及柴油机。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燃油经济型和有 害物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改善发动机性能,提高热效率并降低有害物 排放,就要对发动机进行改进。
传统四冲程发动机普遍采用机械式凸轮轴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配气机 构,气门运动通过凸轮轴与各气门之间的机械传统来控制,这种机械式机构 简单可靠,但气门机构开启时间和相位、升程等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发动机 的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可变气门定时/升程技术,使得配气相位在不同发动 机转速和负荷下,提供可变的气门开启、关闭时刻或升程,从而改善发动机 进、排气性能,更好地满足发动机在高转速与低转速、大负荷与小负荷时的 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要求。
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大量研究,出现了很多可变气门驱动机构,但普遍存 在结构复杂且实用的机构很少。现有产品中可变配气机构以改变凸轮轴相位 为主要方式,对原发动机改动比较大,多见于小功率汽油机,对于大功率柴 油机的应用几乎没有,很难对进排气门分别调整。
现有技术中一种可变气门机构,实现对柴油机电液控制,其在原发动机 推杆上设置一个柱塞,将柱塞升程叠加在原气门升程上,实现气门定时或升 程可变。柱塞腔内的压力油进出由高速、大流量电磁阀实时控制,发动机各 缸每工作一个循环,压力油进出柱塞腔一次。由于发动机各缸轮流工作,所 以需要对各缸分别设置电磁控制阀,成本高。发动机的转速很高,要求电磁 控制阀的开关响应快,且控制阀必须满足流量要求,制造难度大。各缸分别 设置电磁控制阀并有严格的时序要求,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如何优化可变气门的控制结构,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 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油机进气门可变系统,以优化可变气门 的控制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柴油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柴油机进气门可变系统,包括滑动布置于发动机缸盖上的推杆,所 述推杆的伸出端设置有内置可伸出柱塞的阀芯,所述推杆内设置连通所述柱 塞驱动端的进油通道;
所述推杆的杆体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布置,并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的回油 通道,所述发动机缸盖上设置有在所述推杆下滑至下止点时,与所述回油通 道的进油口连通的进油油路,和当所述推杆上滑至上止点时,与所述回油通 道的出油口连通的回油油路;
所述回油油路的回油管道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回油管道导通或闭合的控制 阀。
优选地,在上述柴油机进气门可变系统中,所述进油油路连通所述发动 机缸盖的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沿所述阀芯的 进油方向开启的单向阀。
优选地,在上述柴油机进气门可变系统中,所述发动机缸盖上固装有对 所述推杆的滑移进行导向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润滑油路和所 述回油通道的补偿油路,所述单向阀布置于所述补偿油路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7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下置式机油输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