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蓄热砖体结构及固体蓄热电锅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65434.9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4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特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4H7/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昕 |
| 地址: | 150029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砖体层 固体蓄热 砖体结构 蓄热电锅炉 电阻丝 电阻丝通道 供暖领域 使用寿命 蓄热砖体 通风道 贯穿 散热 垛体 垒砌 加热 排序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固体蓄热砖体结构及固体蓄热电锅炉,属于供暖领域。固体蓄热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偶数砖体层和多个奇数砖体层,所述固体蓄热砖体结构是由所述偶数砖体层及所述奇数砖体层按排序的由小到大依次间隔垒砌码成的垛体,在排列顺序为奇数砖体层与偶数砖体层之间的Y轴方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加热或散热的通风道,在排列顺序为偶数砖体层与奇数砖体层之间的X轴方向贯穿设置有用于放置电阻丝的电阻丝通道。使用结构不同的蓄热砖体来搭建固体蓄热砖体结构,以保证固体蓄热砖体结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延长了电阻丝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暖领域,尤其涉及固体蓄热砖体结构及固体蓄热电锅炉。
背景技术
固体蓄热电锅炉设备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设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与接受。其主要功能是利用价格较低的谷电,对装置内部的固体蓄热材料进行加热并存储,在用电高峰期,电价较高时将储存在设备中的热能释放出来,满足用户采暖需求。固体蓄热电锅炉设备,既可以解决随着电力系统装机容量过大而造成的电网调峰矛盾,又可以满足当前对于社会要求使用清洁能源供热的需求,有效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固体蓄热电锅炉其内部蓄热结构的搭建均使用一种固定的蓄热砖进行码放,用此种方法虽然简便但是因为砖的结构相同,要保持风道与加热丝排布通道的通畅,则整个蓄热体码放时的结构性将不太稳固。并且砖与砖之间在搭建出多条通道,这些通道既作为通风通道,又作为加热丝放置通道。此种结构的风道在加热过程中空气流过加热丝加速加热丝的氧化速度,缩短加热丝的使用寿命,并且也将增大通风阻力,增大了风机的成本。
传统的固体蓄热电锅炉设备内部蓄热体往往采用蓄热砖直接码放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的要求风道的长度很长才能保证空气可以有足够的加热时间,但是这种方式无疑将增大设备本体的占地面积。仅因为这一点就将大大限制一些小型工厂进行锅炉改造。
如今大部分公司生产的固体蓄热电锅炉装置在炉温控制上往往使用单只热电偶或少数热电偶控制,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并不能精准的控制锅炉内温度,根据传热学知识,蓄热体在受热过程中上部的蓄热体温度会比下部蓄热体温度高很多,在整个蓄热体的上下方向上将存在非常明显得温度梯度,蓄热体温度不均,局部温度过高将可能造成电阻丝损坏,并且也难以评估设备的蓄热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电阻丝因局部过热而损坏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可提供电阻丝使用寿命的固体蓄热砖体结构及固体蓄热电锅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蓄热砖体结构,包括:多个偶数砖体层和多个奇数砖体层,所述固体蓄热砖体结构是由所述偶数砖体层及所述奇数砖体层按排序的由小到大依次间隔垒砌码成的垛体,在排列顺序为奇数砖体层与偶数砖体层之间的Y轴方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加热或散热的通风道,在排列顺序为偶数砖体层与奇数砖体层之间的X轴方向贯穿设置有用于放置电阻丝的电阻丝通道。
优选的,所述偶数砖体层中的砖体底面均朝下布置,所述偶数砖体层布置有多个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沿Y轴方向间隔排列布置,所述第一区域比第二区域的个数多一个;
所述第一区域由N个第一蓄热砖体沿X轴方向顺次排列组成,其中,所述第一蓄热砖体的宽边与X轴方向平行的,其中,N为正整数,N≥5;
所述第二区域由一对砖体部和N-3个第一蓄热砖体组成,N-3个所述第一蓄热砖体的宽边沿X轴方向顺次排列,所述一对砖体部分别设置于所述N-3个第一蓄热砖体的两侧,每一所述砖体部包括两个第三蓄热砖体,所述两个第三蓄热砖体沿Y轴方向顺次排列,其中,所述第三蓄热砖体的宽边与X轴方向垂直,所述第三蓄热砖体的宽边宽度是所述第一蓄热砖体长边长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奇数砖体层中的砖体底面均朝上布置,所述奇数砖体层布置有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一区域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特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特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5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