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拟成像的颈动脉狭窄斑块定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36982.9 | 申请日: | 2017-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5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周敬斌;邓东风;曲飞寰;曲晓扬;王颖;徐铭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真实维度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34/10;A61B6/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6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新城管***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影像模型 血管 斑块 正常模型 三维 颈动脉狭窄 虚拟成像 差值确定 惯性延伸 精准定位 延展法 比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成像的颈动脉狭窄斑块定位方法,包括:构造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根据所述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采用惯性延伸法生成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根据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和三维影像模型的差值确定斑块的位置。本发明中通过构造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然后利用惯性延展法对三维影像模型进行处理得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再通过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和三维正常模型的比对来确定斑块在血管中的位置,实现了血管中斑块的精准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虚拟成像的颈动脉狭窄斑块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等很容易沉积到动脉内壁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血管腔过分狭窄,供血不足或中断;当堆积的物质增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斑块就有可能脱落,斑块一旦从血管壁上脱落则有可能引起梗塞,从而引发心脏病、脑卒中、器官衰竭,甚至猝死。
要进行血管中斑块的治疗,首先需要确定斑块在血管中的位置。现有的确定斑块在血管中位置的方法通常都是获取人体血管的二维影像,然后医务人员或医学专家根据血管的二维影像判断斑块在血管中的位置;但是通过二维影像只能进行斑块的粗略定位,无法准确地确定斑块在血管中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虚拟成像的颈动脉狭窄斑块定位方法,采用惯性延展法确定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然后通过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和三维正常模型的比对精准确定斑块在血管中的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虚拟成像的颈动脉狭窄斑块定位方法,包括:
构造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
根据所述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采用惯性延伸法生成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
根据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和三维影像模型的差值确定斑块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和三维影像模型的差值计算斑块的尺寸。
优选的,构造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血管的CTA影像;
根据所述血管的CTA影像采用虚拟成像技术构造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
优选的,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中的血管狭窄段;
将每个血管狭窄段一端或两端的血管进行惯性延伸得到各血管狭窄段对应的三维正常模型;
将所述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中的各血管狭窄段分别替换为各血管狭窄段对应的三维正常模型,得到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
优选的,将每个血管狭窄段一端或两端的血管进行惯性延伸是按照血管壁的厚度进行延伸。
优选的,将每个血管狭窄段一端的血管进行惯性延伸是由血管狭窄段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延伸。
优选的,将每个血管狭窄段两端的血管进行惯性延伸是由血管狭窄段的两端相向进行延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构造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然后利用惯性延展法对三维影像模型进行处理得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再通过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和三维正常模型的比对来确定斑块在血管中的位置,实现了血管中斑块的精准定位,为后续的治疗措施提供了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真实维度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成都真实维度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69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象采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老人用带语音提醒的太阳能智能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