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素酶荧光互补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420283.5 | 申请日: | 2017-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7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金宗文;袁静;杨偲;罗擎颖;朱海;袁克湖;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2Q1/66 | 分类号: | C12Q1/66;G01N21/64;G01N33/68;C12N15/52;C12N15/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互补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荧光素酶荧光互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包括Rab1、SidM/DrrA、荧光素酶C端、荧光素酶N端、连接肽和还原剂TCEP;
所述Rab1的C端通过连接肽与荧光素酶N端相连,所述SidM/DrrA的N端或C端通过连接肽与荧光素酶C端片段相连;
所述连接肽为柔性连接肽;
所述柔性连接肽的氨基酸序列为(GGGG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SidM/DrrA的N端通过连接肽与荧光素酶C端片段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互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素酶包括Gaussia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或NanoLuc荧光素酶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素酶为Gaussia荧光素酶;
所述还原剂TCEP的浓度为2-6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互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TCEP的浓度为3-5mM。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互补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蛋白对SidM/DrrA和Rab1片段与荧光素酶片段融合基因表达载体;
(2)将步骤(1)得到的载体转染细胞并表达纯化;
(3)建立荧光互补体系并检测分析生物发光活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表达载体的构建步骤如下:
(1’)将所述Rab1的C端通过柔性连接肽与荧光素酶N端相连为融合体1;
(2’)将所述SidM/DrrA通过柔性连接肽与荧光素酶C端片段相连为融合体2;
(3’)将融合体1和融合体2通过PCR扩增、酶切连接、转化至感受态细胞后筛选鉴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体1和融合体2的C端带有纯化标签。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建立荧光互补体系的具体步骤为:
将表达的融合体1蛋白与融合体2蛋白加入缓冲液中混匀后,再加入还原剂TCEP,4℃震荡孵育过夜后检测分析生物发光活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互补体系中的蛋白浓度为4-6μM;
所述还原剂TCEP的浓度为2-6mM;
所述检测的荧光素酶的底物添加量为5.5-6.2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TCEP的浓度为3-5mM。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Rab1的C端通过柔性连接肽(GGGGS)2与Gaussia荧光素酶N端相连为融合体1;
(2)将所述SidM/DrrA的N端通过柔性连接肽(GGGGS)2与Gaussia荧光素酶C端片段相连为融合体2,所述融合体1和融合体2的C端带有纯化标签;
(3)将融合体1和融合体2通过PCR扩增、酶切连接、转化至感受态细胞后筛选鉴定;
(4)将步骤(3)得到的载体转染细胞并表达纯化;
(5)将融合体1蛋白与融合体2加入缓冲液中混匀后,体系中蛋白浓度为4-6μM,再加入终浓度为2-6mM的还原剂TCEP,4℃震荡孵育过夜后检测分析生物发光活性。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荧光素酶荧光互补体系用于制备光信号载体、体外诊断检测探针或检测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028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