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00119.8 | 申请日: | 2017-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5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海;屈海龙;柯善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三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7/02 | 分类号: | B60K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 助力器 支架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包括:加强筋、支架本体、支撑板、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支架本体的一侧前部,且支撑板与支架本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一侧支撑板的后端,且支架本体通过加强筋与支撑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下部后侧开设有安装孔,且支架本体与安装孔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支撑板前部下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支撑板与第二安装孔通过贯通相连接;本发明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并结合现有技术,具有牢固性强,结构设计合理,且安装时简单快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助力器是汽车中借助压缩空气、高压油等操控装置,以达到使用轻便目的装置,大型车辆操作因人力有限,于是就有很多“助力”装置,以助力式伺服制动系统为例,其特点是伺服系统的控制装置用制动踏板机构直接操纵,其输出力作用于液压主缸。
通过观察发现,现有的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普遍存在使用时牢固性不强,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且安装时较为繁琐的问题,在实际的安装操作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牢固性强,结构设计合理,且安装时简单快捷的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秉持多年该行业相关的设计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并对现有技术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牢固性强,结构设计合理,且安装时简单快捷的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使用时牢固性不强,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且安装时较为繁琐的问题和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
一种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包括:加强筋、支架本体、支撑板、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支架本体的一侧前部,且支撑板与支架本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一侧支撑板的后端,且支架本体通过加强筋与支撑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下部后侧开设有安装孔,且支架本体与安装孔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支撑板前部下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支撑板与第二安装孔通过贯通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所述加强筋俯视为三角形状设置有一组,且加强筋为平板状的实心体结构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俯视呈横向L状的实心体结构设置,且支架本体上开设有一组直径为70毫米的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所述支撑板前视呈L形状结构设置,且支撑板下部开设有一组直径为40毫米的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车用离合助力器支架结构所述支撑板为折弯式结构的实心体设置有一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加强筋俯视为三角形状设置有一组,且加强筋为平板状的实心体结构的设置,能够保证离合助力器使用时的牢固性,延长离合助力器的使用寿命的效果,使其达到离合助力器结构牢固性强的优点。
2、本发明通过支架本体俯视呈横向L状的实心体结构设置,且支架本体上开设有一组直径为70毫米的通孔的设置,能够实现安装时将安装螺栓通过通孔插入,并用紧固螺母紧固,使其达到结构设计合理的效果。
3、本发明通过支撑板前视呈L形状结构设置,且支撑板下部开设有一组直径为40毫米的通孔的设置,能够实现安装时省时省力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三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十堰三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01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