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驱动车轮轮胎热能回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75616.7 | 申请日: | 2017-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3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米承继;贺明;周陶乐;肖文涛;李文泰;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C23/19 | 分类号: | B60C23/19;B60C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车轮 轮胎 热能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非驱动车轮轮胎热能回收装置。
技术背景
汽车的驱动力来源于轮胎和地面的摩檫力,而摩擦必然生热,且随着车速的提高,轮胎摩擦带来的热量相当可观,例如重载货车和方程式赛车夏季轮胎温度可达100°以上。然而,现实条件下轮胎上的热量大多被自然风带走,流失在大气中,造成了能量浪费,且高温还会造成轮胎性能衰退。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回收轮胎热量的装置。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废热回收发电涡轮系统及具备该涡轮系统的往复移动式发动机系统(公开号:102549239A),该装置能回收发动机周围的固体废热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经济环保,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东风汽车公司公开了一种汽车车灯热能回收装置(公开号:203289155U),通过热电转换单元将车灯发光产生的热能进行二次利用,提升了能量利用率。发明人李建营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热能储存转换的方法及装置(公开号: 103485867A),该装置通过集能热交换器、用能热交换器和热能储存罐回收利用汽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热量,减少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效应。这些发明装置分别回收利用了固体、光和气体等带来的废热,但是均未涉及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而至今未出现一种回收汽车轮胎热量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驱动车轮轮胎热能回收装置,能够有效回收非驱动车轮轮胎与地面之间摩擦产生的热能,并实现轮胎降温,回收的能量可用于车内供暖、照明以及冬季发动机预热等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驱动车轮轮胎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回转接头37、输送装置38和储能装置39,所述回转接头37由双层管1、左半小槽2、滚珠组3、小筒4、右半小槽5、左半大槽6、滚珠组7、大筒8、右半大槽9、筒盖10组成,所述回转接头37安装在车轮与车轴46之间;所述输送装置38由泵40和水管47组成,所述水管47 分为圆形和扁圆形硬质绝热水管,用于输送冷热水;所述储能装置39由热能交换器43和储能罐44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半小槽2、滚珠组3、小筒4和右半小槽5通过右半小槽外螺纹 14和左半小槽螺纹15连接组成小回转筒18;左半大槽6、滚珠组7、大筒8和右半大槽9 通过右半大槽外螺纹12和左半大槽螺纹13连接组成大回转筒19。
进一步地,所述的小回转筒18与双层管1之间通过右半小槽内螺纹28和双层水管内层螺纹16连接;大回转筒19与双层管1之间通过右半大槽内螺纹27和双层水管外层螺纹 17连接;筒盖10与大筒8之间通过筒盖螺纹11和大筒螺纹2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接头37右端通过螺纹45固定于车轴46内,且保证回转接头37 的旋转轴与车轴46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扁圆形硬质水管21安装于轮胎48凹槽内,起回收热能作用,所述的圆形绝热硬质水管42起输送热能作用,所述的圆形绝热硬质水管42内壁有一层绝热层,起防止热能在输送过程中流失;所述的泵40安装于水箱41内,为输送冷热水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扁圆形硬质水管21回收后的热水流入热能交换器43进行热能交换,交换后的热能储存到储能罐44中,可用于发动机预热、进行车内供暖等工作。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液体流动回收轮胎48摩擦产生的热量,利用回转接头37实现滚动扁圆形硬质水管21和静态圆形绝热硬质水管42的连接,并将热能储存起来,可实时回收轮胎48摩擦产生的热量,有效防止能量流失,降低轮胎48 温度,回收的热能还可用于车内供暖、照明以及冬季发动机预热等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个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小回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小回转筒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大回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大回转筒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双层管示意图;
图10为扁圆形硬质水管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摩擦槽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右半大槽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右半小槽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回转接头的筒盖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56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式胎压传感装置及胎压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稀土金属惰性取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