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故障预诊断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09622.2 | 申请日: | 2017-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6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 发明(设计)人: | 谢伟标;仲兆峰;黄立明;陈涛;陈雄伟;程伟;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脉冲数 脉冲计数装置 钢丝绳 电梯故障 打滑 存储介质 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 电梯轿厢 电梯钢丝绳 诊断 编码器线 检测模式 量化评估 发生率 曳引轮 阈值时 形变 脉冲 吊挂 预设 监测 维护 | ||
1.一种电梯故障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模式下,控制电梯的电梯轿厢由第一位置运行至第二位置,并确定与所述电梯轿厢连接的曳引轮上的脉冲计数装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的脉冲数的差值为第一脉冲数;
控制所述电梯轿厢由所述第二位置运行至所述第一位置,并确定所述脉冲计数装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时的脉冲数的差值为第二脉冲数;
根据所述第一脉冲数和所述第二脉冲数,结合所述电梯的吊挂比、所述脉冲计数装置的编码器线数、所述电梯的曳引轮直径,确定所述电梯的钢丝绳的相对打滑距离;
如果所述相对打滑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并显示所述电梯需要维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检测模式下,控制电梯地电梯轿厢由第一位置运行至第二位置,并确定与所述电梯轿厢连接的曳引轮上的脉冲计数装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的脉冲数的差值为第一脉冲数之前,还包括:
在电梯的运行闲时时间段内,如果所述电梯待机时长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则切换所述电梯进入所述检测模式;和/或
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进入检测模式的输入指令时,切换所述电梯进入所述检测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脉冲数和/或所述第二脉冲数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并显示所述电梯需要维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电梯轿厢所在电梯井的顶层,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电梯轿厢所在电梯井的底层;或者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电梯轿厢所在电梯井的底层,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电梯轿厢所在电梯井的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脉冲数和所述第二脉冲数,结合所述电梯的吊挂比、所述脉冲计数装置的编码器线数、所述电梯的曳引轮直径,确定所述电梯的钢丝绳的相对打滑距离,包括:
根据公式S=(π×D×P)/(N×I)计算所述电梯的钢丝绳的相对打滑距离;其中,S为所述相对打滑距离,D为所述曳引轮直径,P为所述第一脉冲数与所述第二脉冲数的相对差值,N为所述编码器线数,I为所述吊挂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并显示所述电梯需要维护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电梯的报警装置通过光信号、声信号以及振动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报警。
7.一种电梯故障预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模式下,控制电梯的电梯轿厢由第一位置运行至第二位置,并确定与所述电梯轿厢连接的曳引轮上的脉冲计数装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的脉冲数的差值为第一脉冲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梯轿厢由所述第二位置运行至所述第一位置,并确定所述脉冲计数装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时的脉冲数的差值为第二脉冲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脉冲数和所述第二脉冲数,结合所述电梯的吊挂比、所述脉冲计数装置的编码器线数、所述电梯的曳引轮直径,确定所述电梯的钢丝绳的相对打滑距离;
故障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相对打滑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确定并显示所述电梯需要维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式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在电梯的运行闲时时间段内,如果所述电梯待机时长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则切换所述电梯进入所述检测模式;和/或
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进入检测模式的输入指令时,切换所述电梯进入所述检测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96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