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泄露自动监测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63581.8 | 申请日: | 2017-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3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F40/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邓道花 |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联网 数据 信息 泄露 自动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泄露自动监测方法和系统,包括设置于信息交换通道的保密分析服务器、注册在保密分析服务器上的保密审核运算模块和终端用户程序,通过在信息交换通道安装保密分析服务器,保密审核单位向保密分析服务器注册保密审核运算模块;当终端用户程序向信息交换通道发送一条信息交换请求时,信息交换通道将信息交换请求通过网络传送到保密分析服务器,保密分析服务器进行语义分析提取其中的语义特征和关键词,并传送到转到条件相符合的保密审核运算模块或保密审核运算主机执行保密审核运算,并得到审核通过与不通过的结论,解决了对于各类网上信息渠道,众多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复杂多变的信息保密实时监测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泄露自动监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门户网站、邮件、即时通讯和博客等网上信息渠道信息外发门槛较低,对信息保密控制形成较大威胁,而且门类众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需要不同的信息保密规则,从而无法简单对某一信息渠道施加简单改造实现。通过公开网上信息渠道泄密已成为泄密的主要渠道,为此,开发一种能适用于各类网上信息渠道、且能为众多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同时使用的信息泄露实时监测系统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泄露自动监测方法和系统。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泄露自动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信息交换通道安装保密分析服务器,用于为信息保密审核提供基础服务;
S200、保密审核单位向保密分析服务器注册保密审核运算模块,保密审核运算模块包括触发信息保密审核的语义特征条件、关键词条件和保密审核运算组件;
S300、终端用户程序向信息交换通道发送一条信息交换请求;
S400、信息交换通道接收来自终端用户程序的信息交换请求,并通过网络传送到保密分析服务器;
S500、保密分析服务器收到信息交换请求后,进行保密审核运算,保密审核运算过程包括:
S501、进行语义分析提取其中的语义特征和关键词,语义特征包括文本或文件的类别、时间、地点、人物、物品型号性能和描述对象;
S502、根据所提取的语义特征和关键词,转到条件相符合的保密审核运算模块执行保密审核运算,如果保密审核运算结果为不通过,则立即通知信息交换通道在用户终端提示告警,并阻止进一步的信息交换动作,否则进入步骤S503;
S503、判断信息内容是否加密,如果已加密,则进入步骤S504;否则,允许用户进行信息交换;
S504、根据所提取的语义特征、关键词和信息接收方,进行接收方资质审核,如果审核不通过,则立即通知信息交换通道,在用户终端提示告警并阻止进一步的信息交换动作,否则,允许用户进行信息交换。
进一步地,保密分析服务器的保密审核运算模块和基础服务之间具有调用关系,并且各保密审核运算模块之间相互独立。
更优地,步骤S501语义分析还包括对信息交换请求中图像、语音和视频的文本提取和场景识别,进而提取语义特征和关键词过程。
进一步地,S200注册过程还包括保密审核单位向信息交换通道的缴费过程。
进一步地,S200的保密审核运算模块包括触发信息保密审核的语义特征条件、关键词条件和保密审核运算主机,保密审核运算主机与保密分析服务器具有网络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35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