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酒药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7052.2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3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再波;毛海立;贺银菊;李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K9/20;A61K9/16;A61K9/48;A61P39/02;A61P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2 | 代理人: | 郭防,张梅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酒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酒药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技术背景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普遍饮用的饮品,酒精(乙醇)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一旦饮酒过量,它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出现酒精中毒现象,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并且,酒精(乙醇)具有直接的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肝脏和肾脏毒性。
除此之外,酒精中毒还会对身体造成累积性的伤害,使得人体产生如酒精依赖、精神障碍、酒精性肝硬化及诱发某些癌症(口腔癌、舌癌、食管癌、肝癌)等病害。据研究,饮酒过程中,80%的乙醇是由消化道吸收的,在消化道吸收部分,胃占30%左右,其余的被小肠吸收,并且吸收的乙醇有90-98%的被肝脏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仅仅只有少量的由肺和肾排除;可见,饮酒最容易造成肝脏损害。据统计,饮酒者患肝硬化的发生率为不饮酒者的28倍左右,人使用非麻醉量乙醇,超过1-3周,肝即有脂肪蓄积。
在饮酒过后,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依赖着乙醇脱氢酶,具体代谢过程是乙醇在肝细胞浆(胞液)的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氧化生成乙酸,最后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在上述转化成乙醛后,乙醛的毒性更大,使得肝脏受损更加严重,同时,乙醛可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分泌。
鉴于此,现有技术中针对饮酒者的解酒方面,研究了大量的关于解酒保肝的技术,尽管如此,对于饮料品质的追求依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改善的方向,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解酒保肝技术均存在着众多缺陷,主要集中在:兼顾解酒毒、清热败火、促进肝脏解毒的功能较弱,难以缓解过量饮酒者的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干渴、上火等等症状,使得肝脏受损程度依然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酒药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解酒药能够实现对肝脏保护和解酒毒共同进行,降低过量饮酒者的身体损伤度,提高解酒保肝的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解酒药,它是以按重量份计算的下述原料制成:葛花30-50份、葛根15-30份、茯苓5-10份、陈皮3-10份、甘草5-15份和桑葚5-10份。
前述的解酒药中,它是以按重量份计算的下述原料制成:葛花35-45份、葛根20-25份、茯苓7-9份、陈皮5-8份、甘草8-12份和桑葚7-8份。
前述的解酒药中,它是以按重量份计算的下述原料制成:葛花40份、葛根23份、茯苓8份、陈皮7份、甘草10份和桑葚7.5份。
一种前述的解酒药的制作方法,:取上述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解酒药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前述的解酒药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口服制剂为片剂、颗粒剂、胶囊、丸剂、粉剂、冲剂或泡腾片。
前述的解酒药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片剂,是这样制备的:葛花、葛根、茯苓、陈皮、甘草和桑葚粉碎,混匀,加水浸泡10-30min,调整固液比为1:10-25,在90-100℃下超声回流提取1-3h,过滤,得到提取液,浓缩成60-70℃相对密度为1.0-1.5的浸膏,加入浸膏重量10-20%的果汁和10-15%的淀粉,混匀,压片,干燥,即得。
前述的解酒药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颗粒剂,是这样制备的:葛花、葛根、茯苓、陈皮、甘草和桑葚粉碎,混匀,加水浸泡10-30min,调整固液比为1:10-25,在90-100℃下超声回流提取1-3h,过滤,得到提取液,浓缩成60-70℃相对密度为1.0-1.5的浸膏,加入浸膏重量10-20%的玫瑰花和10-15%的淀粉,制粒,即得。
前述的解酒药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胶囊剂,是这样制备的:葛花、葛根、茯苓、陈皮、甘草和桑葚粉碎,混匀,加水浸泡10-30min,调整固液比为1:10-25,在90-100℃下超声回流提取1-3h,过滤,得到提取液,浓缩成60-70℃相对密度为1.0-1.5的浸膏,加入浸膏重量10-20%的玫瑰花和10-15%的淀粉,制粒,装入胶囊,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未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7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甜叶菊补血疏肝泡脚配方
- 下一篇:变压器硅胶罐拆卸及更换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