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疫活性花生肽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11919.5 | 申请日: | 2017-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3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阳;吴澎;代养勇;陈建省;张慧;赵路苹;丁秀臻;张小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12P39/00;C12P21/00;A23L5/20;C12R1/125;C12R1/865;C12R1/01 |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疫 活性 花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疫活性花生肽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以冷榨花生粕和热榨花生粕为原料,并对原料进行预处理;(2)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半干法一次酶解,得到酶解液1;(3)将酶解液1进行微生物一次发酵;(4)将一次发酵后的原料平均分成三份,分别加入无花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同步二次酶解,得到酶解液2;(5)向酶解液2中加入复合蛋白酶,进行三次酶解,酶解后灭酶,得到酶解液3;(6)将酶解液3进行微生物二次发酵;发酵液经超滤分离、脱色、浓缩与干燥,即得到高免疫活性花生肽。本发明能有效提高产品的免疫活性,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花生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疫活性花生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产量居世界首位,年产量约1700万吨。在我国,有少量花生被直接食用,或被制作成花生酱、炒制花生果等花生休闲食品,有大约50%-60%的花生被采用冷榨或热榨等方式制取花生油,制油后产生大量的副产物花生粕。由于冷榨方式制取的花生油油香不足,且油提取率低,因此我国的花生粕多以热榨花生粕为主,而热榨工艺使得花生蛋白热变性严重,其营养价值与功能特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热榨花生粕大都作为动物饲料处理,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浪费严重。
花生粕内富含蛋白质,含量约40-50%。花生蛋白中富含人体必须氨基酸,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然而,花生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可吸收性较差,又具有一定的致敏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花生蛋白改性形成的小分子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起泡性、可吸收性,而且致敏性低,比蛋白质和氨基酸更易消化吸收,能增强肌肉和体能,能促进肌细胞复原,能帮助机体消除疲劳,快速恢复体力,可作为优质蛋白质原料,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及特殊医疗配方食品中,因此,研发具有高生理活性的花生肽意义重大。
制备花生肽的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化学试剂改性花生蛋白制备;二是通过酶法水解花生蛋白制备;三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花生蛋白制备。由于通过化学试剂改性技术制备,环境污染严重,现已很少采用。微生物发酵及酶法水解花生蛋白制备花生肽,因其技术简单、安全、高效,目前被广泛采用。在微生物发酵及酶法水解工艺中,发酵菌种的选择、发酵条件的确定及酶种类、酶解条件的确定至关重要,这些将直接影响花生肽产品的氨基酸组成、风味及生物活性。已公开专利及文献中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响应面分析法等确定酶解花生蛋白最佳酶种类及酶解条件,工作量大,重复实验多,程序复杂。发酵方法普遍采用固态发酵或液态发酵对花生粕进行发酵。另外,已公开专利及文献中制备花生肽采用的花生粕原料大都为冷榨花生粕,热榨花生粕利用较少,同步以冷榨、热榨花生粕为原料制备高免疫活性花生肽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疫活性花生肽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免疫活性花生肽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以冷榨花生粕和热榨花生粕为原料,并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2)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半干法一次酶解,得到酶解液1;
(3)将酶解液1进行微生物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30-50℃,发酵时间为1-9天;
(4)将一次发酵后的原料平均分成三份,分别加入无花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同步二次酶解,酶解时间为3-6h;同步二次酶解结束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将三份酶解液的上清液混合,40-60℃继续酶解1-9h,酶解结束后灭酶,得到酶解液2;
(5)向酶解液2中加入复合蛋白酶,进行三次酶解,酶解后灭酶,得到酶解液3;
(6)将酶解液3进行微生物二次发酵,发酵温度为30-50℃,发酵时间为3-6天;发酵液经超滤分离、脱色、浓缩与干燥,即得到高免疫活性花生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19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瓜尔豆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产天然虾青素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