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8034.8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5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祝新;王怀忠;李云鹏;刘东成;王东林;姜玲玲;于新;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6Q10/04;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江律师事务所11537 | 代理人: | 朱红来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油藏 产能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准确预测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单井产能是合理开发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重要决策依据。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低渗透油藏渗流过程进行了研究,寻找出了能够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过程及产能的数学表达式。目前现有的大部分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数学表达式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油层厚度、渗透率、粘度等),开发方式(生产压差、井距等)及启动压力梯度有关。而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开发方式、启动压力梯度中,开发方式需通过方案研究来确定,启动压力梯度是通过实验进行测定,但是对于多数未动用低渗透油藏区块,由于区块原始资料匮乏,产能预测中,开发方式没有进行过系统论证,启动压力梯度参数无实验数据支撑,因此导致产能无法有效预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其整体步骤如下:
a、以已有的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为依据,如公式一所示:
其中,Q为油井产量;h为油层厚度;K为油层渗透率;μo为原油粘度;re为供油半径;rw为井眼半径;Pe为供给压力;Pwf为生产井井底压力;Gr为启动压力梯度;
其中,油层厚度h、油层渗透率K、原油粘度μo属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供油半径re、井眼半径rw、供给压力Pe、生产井井底压力Pwf属于开发方式参数;
b、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启动压力梯度:
对低渗透油藏实验测试过的启动压力梯度值和对应岩心渗透率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满足如公式二所述的幂函数关系:
L=0.0659K-0.56
公式二
式中:L为启动压力梯度;K为油层渗透率;
c、将步骤b中的启动压力梯度公式带入步骤a中的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则公式表达为:
d、步骤c中变形后的公式只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和开发方式参数有关;其中,开发方式参数是通过方案研究来确定,为人为控制因素,因此将公式中人为控制的因素供油半径re、井眼半径rw、供给压力Pe以及生产井井底压力Pwf去掉,得出产能对比系数λ;
将对比系数λ与近年在类似的油藏中实施的新井相对比,得出在相同的开发方式下低渗透未动储量区块单井产能。
本发明可以利用现有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和近几年新实施的低渗透油藏新井产能进行对比,快速的落实未动用低渗透区块产能,为未动用低渗透油藏有序开发提供依据,降低产能建设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回归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a、现有技术已根据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假设地层水平均质等厚,边界定压且渗流为单相稳态,推导出均值等厚地层直井产能公式,如公式一所示:
其中,Q为油井产量;h为油层厚度;K为油层渗透率;re为供油半径;rw为井眼半径;Pe为供给压力;Pwf为生产井井底压力;Gr为启动压力梯度;μo为原油粘度;
其中,油层厚度h、油层渗透率K、原油粘度μo属于油藏基础地质参数;供油半径re、井眼半径rw、供给压力Pe、生产井井底压力Pwf属于开发方式参数;因此,现有均值等厚地层直井产能公式中涉及油藏基础地质参数、开发方式参数以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8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