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再制造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66641.7 | 申请日: | 2017-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4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海;刘敏;代明江;陈兴驰;马文有;邓畅光;张忠诚;黄健;朱晖朝;赵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3H1/04 | 分类号: | B23H1/04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 地址: | 5106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模具 表面 强化 修复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作圆柱形实心结构的电火花电极,该电极的尺寸为φ3~10×100mm;若该电极是用于增加模具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热疲劳性能,则该电极是采用粉末冶金烧结成型或激光3D打印成型,且该强化的电极是由金属基体上含有满足特殊性能的成分构成;若该电极是用于模具的维修再制造,为了恢复模具的尺寸和表面形貌的完整性,则该电极是采用与模具基材相同的材料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形成;
②将电极装入手持式电火花表面处理机的加工头内,调整电火花工艺的电压为50~200V,电流为50~150A,频率为50~200Hz;
③将电极压到模具的表面,产生电火花放电,拖动加工头在3~10mm宽的单条强化带设定范围内做横向摆动进行电火花沉积,摆动速度为100~500mm/min,并沿模具表面做横向移动,移动速度为100~300mm/min;
④第一条强化带沉积完成后,加工头重新回到起点,再开始第二条强化带的沉积处理,两条强化带之间互相搭接,搭接区域为1~2mm,而且在完成整个模具表面的一次电火花沉积强化处理后,可以继续在已沉积的表面上进行多次沉积处理,每次沉积的厚度为0.01~0.3mm,直至电火花沉积层达到所需的厚度为止;
⑤对模具表面的电火花沉积层进行加工,可采用机械加工或手动抛光,直至表面精度和粗糙度满足使用要求,即可得到经过电火花表面处理的压铸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粉末冶金烧结成型的电极为硬质合金系列电极或铜钨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激光3D打印成型的电极由金属粉末与陶瓷粉末制成,其中金属粉末的含量40~70wt%,陶瓷粉末的含量为30~60wt%,且两种粉末的粒度为5~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中一种或它们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金属为Fe基、Ni基或Co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金属为Ti、Al、W或Ta。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末为碳化物、氮化物或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66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