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双视场快速切换式镜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87734.7 | 申请日: | 2017-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3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姜立伟;李继泉;吴军;张格斐;陈静;胡春松;胡婷;龙炎;邱党社;谭祖安;黄千里;程翔;胡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B17/14 | 分类号: | G03B17/14;G02B7/02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4 | 代理人: | 游崇俊 |
| 地址: | 415007 湖南省常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视场 快速 切换 镜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双视场快速切换式镜头,包括底板、前固定透镜组、翻转镜组、后固定镜组、非制冷红外机芯、目镜组件、槽轮机构、锥齿轮组和驱动组件。所述翻转镜组、槽轮机构通过连接轴与安装座相连,安装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锥齿轮组由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Ⅰ和锥齿轮Ⅱ组成,锥齿轮Ⅰ通过连接轴固定在槽轮机构端部,锥齿轮Ⅱ通过传动轴安装在驱动组件端部,驱动组件固定在底板上,驱动组件通过锥齿轮组驱动槽轮机构运转。本发明利用槽轮机构驱动翻转镜组实现0~90°范围翻转,切换时间短,自锁功能强,能对抗外界剧烈的振动,使用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红外双视场快速切换式镜头。
背景技术
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是集红外技术、变焦光学系统的优点于一体的红外光学系统,因为具有透过率高、成本低廉、能够实现视场转换的特点,所以在遥感、预警、侦查观瞄、红外成像制导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应用的需要,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一般具备一大一小两个视场,大视场用于在大空间范围内搜索可疑目标,小视场用于对搜索到的目标进行识别、跟踪或瞄准。
目前的红外双视场光学镜头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轴向移动式,即通过透镜组轴向间隔的变化而改变光学系统的焦距,其缺点是轴向尺寸较大,机械结构复杂,稳定精度不高,变焦时间长,加工装配较难使得生产成本增高,变焦后焦距精度难以控制。第二类为切换式,即通过切换光学系统中的透镜组来改变光学系统的焦距,这类光学系统的特点是在小视场光路中没有运动光学元件,其光学系统光轴稳定性好,且系统切换时间短,透过率高;然而为了保证光轴的稳定性,该镜头需在切换后设置相应的锁紧机构,由于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数量较多、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因此在某些特殊应用场景下,不能使双视场红外热像仪具备快速切换视场的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双视场快速切换式镜头,利用槽轮机构驱动变倍镜组在0°~90°之间翻转,从而实现大小视场的快速切换,且切换后拥有自锁功能,能对抗外界剧烈振动,使用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双视场快速切换式镜头,包括底板、前固定透镜组、翻转镜组、后固定镜组、非制冷红外机芯和目镜组件,其中前固定透镜组安装在镜头前部,目镜组件安装在镜头尾部,后固定镜组和非制冷红外机芯安装在镜头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切换式镜头还包括槽轮机构、锥齿轮组和驱动组件,所述的翻转镜组、槽轮机构通过连接轴与安装座相连,安装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锥齿轮组由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Ⅰ和锥齿轮Ⅱ组成,锥齿轮Ⅰ通过连接轴固定在槽轮机构端部,锥齿轮Ⅱ通过传动轴安装在驱动组件端部,驱动组件固定在底板上,驱动组件通过锥齿轮组驱动槽轮机构运转;
所述槽轮机构包括槽轮和与其相配置的拨销盘,所述槽轮上均匀地设置有4条径向直槽,槽轮的外围设置有两个相邻的圆弧凹面;所述拨销盘上安装有拨销,拨销盘上还设置有与槽轮外围的圆弧凹面相配置的拨盘弧面,圆弧凹面与拨盘弧面组成槽轮机构的自锁弧面;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凸轮、限位开关,驱动电机和凸轮安装在传动轴上,限位开关安装在凸轮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镜组包括变倍镜组和翻转镜框,变倍镜组安装在翻转镜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固定镜组包括两片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变倍镜组包括两片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后固定镜组包括一片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77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