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抗恶意干扰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24194.8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2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孙铭阳;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17/382 | 分类号: | H04B17/382;H04W16/1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周珏 |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抗 恶意 干扰 协作 频谱 感知 方法 | ||
1.一种对抗恶意干扰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处理过程为:首先,所有感知节点各自中的信号采样模块对来自同一监测信道的接收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每个感知节点对应的采样信号;然后,每个感知节点根据自身对应的采样信号,估计得到自身的信干噪比的估计值;接着,每个感知节点将自身的信干噪比的估计值上传至数据融合中心,数据融合中心计算检验统计量;最后,数据融合中心通过比较检验统计量与判决门限的大小来实现频谱感知,判定在监测信道内是否有授权用户信号;
该对抗恶意干扰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认知无线电系统中分布式地放置有K个感知节点,所有感知节点各自中的信号采样模块对来自同一监测信道的接收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每个感知节点对应的采样信号,其中,K表示参与协作的感知节点的总个数,K≥2;
步骤二:每个感知节点根据自身对应的采样信号,估计得到自身的信干噪比的估计值,将第k个感知节点的信干噪比的估计值记为ρk,其中,1≤k≤K;
步骤三:每个感知节点将自身的信干噪比的估计值上传至数据融合中心;然后数据融合中心根据所有感知节点的信干噪比的估计值,计算检验统计量,记为T,
步骤四:将判决门限记为λ;然后数据融合中心通过比较T与λ的大小来实现频谱感知,如果T>λ,则判定在监测信道内有授权用户信号;如果T≤λ,则判定在监测信道内无授权用户信号,即判定监测信道处于空闲状态;
所述的步骤四中,λ=F-1(1-Pf),其中,F-1()为F()的逆函数,F()表示当监测信道内不存在授权用户信号时T服从参数为和的Gamma分布的累积概率密度函数,表示当监测信道内不存在授权用户信号时监测信道的信干噪比的方差,Pf表示给定的目标虚警概率,Pf∈[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419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宠物恒温恒湿产箱
- 下一篇:灵长类实验动物饮水器及实验动物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