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曲酸保鲜红菇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72441.4 | 申请日: | 2017-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6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曹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聚禅现代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曲酸保 鲜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曲酸保鲜红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菇,学名Russula lepidaFr.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是一种野生稀有珍贵的食用菌,分布于辽宁、江苏、福建、四川和云南等地,每年夏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植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在福建闽南地区孕妇分娩,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亦很受欢迎。
然而,红菇是呼吸跃变型果实,采摘之后仍然进行呼吸作用和代谢活动,子实体中含有大量水分,表皮薄弱,易受致病菌侵染,失去色、香、味、形等,使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降低,严重阻碍红菇从产地到销售市场的供应,急需合适的保鲜方法延长其贮藏期,但目前尚无任何红菇保鲜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曲酸保鲜红菇的方法,以期通过曲酸浸泡处理延缓红菇在贮藏期间的水分散失,减少褐变的发生,减缓红菇氨基酸含量的下降速率,延长红菇的贮藏时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曲酸保鲜红菇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为:挑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色泽均匀、成熟度一致的红菇,放入曲酸溶液浸泡8-14min,取出后沥去多余水分,自然晾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酸溶液的浓度为0.2-0.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酸溶液中含有0.1-0.3%的亮氨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酸溶液中的曲酸由椰壳发酵而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椰壳发酵的培养基为:椰壳60-75份、酵母膏0.6-1.0份、麸皮15-25份、MgSO4·7H2O 0.08-0.14份。
为了进一步延长红菇的贮藏期,可将晾干后的红菇置于2-6℃贮藏。
曲酸(kojic acid)是由黄曲霉、米曲霉和寄生曲霉好氧发酵产生的一种弱酸性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易溶于水,并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能力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且不会影响食品的口味,香气及质感;它对人体无刺激,并可抑制亚硝酸盐生成的致癌物,是理想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剂,有着显著的护色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曲酸浸泡处理可延缓红菇在贮藏期间的水分散失,减少褐变的发生,减缓红菇氨基酸含量的下降速率,延长红菇的贮藏时间;同时在曲酸溶液中添加0.1-0.3%的亮氨酸,能进一步增强曲酸溶液的抑菌作用,更有效的减少褐变的发生;曲酸来源丰富,本发明红菇保鲜方法成本低,易操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红菇贮藏期间褐变度的变化
图2红菇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挑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色泽均匀、成熟度一致的红菇,放入曲酸溶液浸泡8min,取出后沥去多余水分,自然晾干。
实施例2
挑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色泽均匀、成熟度一致的红菇,放入曲酸溶液浸泡11min,取出后沥去多余水分,自然晾干。
其中,在曲酸溶液中可添加0.1-0.3%的亮氨酸。
实施例3
挑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色泽均匀、成熟度一致的红菇,放入曲酸溶液浸泡14min,取出后沥去多余水分,自然晾干。
所述曲酸溶液的浓度可以为0.2-0.4%。
实施例4
挑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色泽均匀、成熟度一致的红菇,放入曲酸溶液浸泡9min,取出后沥去多余水分,自然晾干。
所述曲酸溶液中的曲酸可由椰壳发酵而来。
进一步的,椰壳发酵的培养基可以为:椰壳60-75份、酵母膏0.6-1.0份、麸皮15-25份、MgSO4·7H2O 0.08-0.14份。
实施例5
挑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色泽均匀、成熟度一致的红菇,放入曲酸溶液浸泡12min,取出后沥去多余水分,自然晾干。
晾干后可置于2-6℃贮藏。
对比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聚禅现代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聚禅现代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2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