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断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61289.X | 申请日: | 2017-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5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 发明(设计)人: | 朴佑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LS产电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崔炳哲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板 可移动接触器 空气断路器 绝缘保持架 热量生成 凹入部 减小 熔合 | ||
本发明涉及空气断路器,其中在设置在绝缘保持架中的各接触板的一侧或两侧的各侧上形成凹入部,以便当可移动接触器与接触板彼此接触时减小可移动接触器与接触板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防止可移动接触器与接触板之间的接触部分由于热量生成而熔合。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空气断路器,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能够防止可移动接触器与接触板之间的接触部分在电流流动时接触器由于通过故障电流的引入造成的在接触部分处生成的热量而熔合的空气断路器。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断路器指的是当在输变电系统或电路中发生诸如接地、短路等的故障时,打开或关闭负载或切断电流的装置。
此外,具有通过绝缘材料绝缘的断开部分的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中通过手动地断开或闭合电线路,或者通过金属容器等外部的电操作装置在远程距离处断开与闭合此线路,或者当发生过载或短路时自动地断开线路来保护电力系统与负载装置。
为了断开电线路,在断路器的断开部分中设有固定接触器与可移动接触器。相应地,固定接触器与可移动接触器通常地彼此接触以允许电流流动。当大的电流由于在线路中的其它地方发生的故障而流动时,可移动接触器与固定接触器分离以切断电流。
根据操作断开部分的方式,断路器分成空气操作类型(模式)、液压操作类型以及弹簧操作类型。首先,空气操作类型具有简单结构,并且可以获得大的操作力。然而,此类型要求操作压缩空气,在维修操作装置中具有困难,并且造成取决于温度的降低的性能。
其次,液压操作类型由于利用应当通过超精密处理保持在气密状态中的液压缸、泵、液压蓄能器等因此需要高的制造成本。
此外,液压操作类型由于由长期使用造成的油泄露造成断路器的操作时间与可移动接触器的速度偏差(误差)。这导致断开性能的降低。相应地,不能确保可靠地断开操作。
最终地,获得弹簧操作类型以克服空气操作类型与液压操作类型的问题。
弹簧操作类型将弹簧力用作能量源以断开与闭合回路。优于空气与液压操作类型,弹簧操作类型可以方便操作力的保持与操作装置的管理,并且使响应速度的偏离与通过机械构造的响应时间最小化。由此弹簧操作类型被广泛地用作操作断开部分的方法。
在另一个方面,当响应于可移动接触器与固定接触器分离而切断电流时,产生电弧。
应该迅速地熄灭产生的电弧以防止在可移动接触器的触头上的损坏。根据灭弧方法,断路器分成通过吹送空气灭弧的空气断路器(ACB)以及通过吹送气体灭弧的气体断路器(GCB)。
在此情形中,空气断路器安装在低压水分配系统的最上端部分,并且由此非常需要耐久性,以确保稳定结构即使在引入故障电流时也对抗在触头处发生的热冲击以持续预定时间。
图1是示出相关技术空气断路器的断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相关技术空气断路器的断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示出在相关技术空气断路器的断开部分中的可移动触头与固定触头之间的接触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此外,图4是示出其中可移动接触器插入相关技术空气断路器的相邻接触板之间的状态的前视图,图5是示出相关技术空气断路器的可移动接触器与接触板之间的热生成位置的前视图,图6是示出其中接触板设置在构成相关技术空气断路器的绝缘保持架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在相关技术空气断路器中在可移动触头与固定触头彼此接触以前的状态中的可移动接触器与接触板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在相关技术空气断路器中在其中可移动触头与固定触头彼此接触的状态中的可移动接触器与接触板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和图6中所示,相关技术空气断路器设有由绝缘材料形成并且允许电流流动或切断的断开部分10。断开部分10包括固定到断开部分10的一侧的固定接触器11,以及根据切换机构(未示出)的操作与固定接触器11接触或分离的可移动接触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产电株式会社,未经LS产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1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