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化学发光放大原理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57494.9 | 申请日: | 2017-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5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曦;廖玉辉;赵钊艳;谭青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2;C12Q1/6806;C12R1/93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崔红丽 |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化学 发光 放大 原理 病毒 核酸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线性及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电化学发光放大方法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且该方法用于非诊断目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寨卡病毒核酸提取
(2)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探针的构建
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探针分别用聚合度为10~100的线性、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作为信号放大基团,并连接DNA识别域,其序列为:5'-TCTGGTTCTTTCCTGGGCCT-3',最终完成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探针的构建,其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①分别取10 μM的线性、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加入DNA识别域,并在37℃环境下孵育过夜,完成信号放大基团与DNA识别域的连接;所述的线性、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与DNA识别域的分子数比为1:(1~50);
②取50K道尔顿的超滤管,将步骤①所得的初产物移至超滤管,5000转/分钟冷冻离心5分钟,直至超滤管中液体离心至下层;
③向步骤②中超滤管加入500μL 1×PBS缓冲液,5000转/分钟冷冻离心5分钟,直至超滤管中液体离心至下层;重复操作3次,将游离的DNA识别域离心至下层;
④用200 μL的超纯水溶解上层中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探针,反复冲洗上层管底部,充分溶解探针;
⑤取步骤④所得产物置于-20℃,并经过冷冻干燥,得到固体产物,即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探针,并储存于-20备用;
(3)寨卡病毒核酸检测
寨卡病毒检测模式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为信号给出方式,将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探针作为有效的检测模式;其主要由以下步骤构成:
①取步骤(1)塞卡病毒核酸提取样品1 μL,加入44.5 μL超纯水中,并加入2.5μL 20×磷酸盐缓冲液,涡旋震荡;
②向步骤①所得混合物中加入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探针1 μL,涡旋震荡,并在37℃情况下孵育15分钟,使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探针与目标寨卡病毒核酸充分杂交;
③向步骤②体系中加入1μL捕捉探针,涡旋震荡,并在37℃情况下孵育15分钟,使捕捉探针与核酸充分杂交;
所述的捕捉探针:5'-生物素-TATCTCCATTCCATACCAAC-3';
④向步骤③体系中加入过量的链霉亲和素磁珠,充分涡旋混匀后,在37℃情况下孵育10分钟;
⑤将步骤④所得产物用磁分离器分离,并用1×PBS缓冲液清洗,重复三次;
⑥将步骤⑤所得产物用超纯水混匀,并用最终用电化学发光仪器检测信号;
步骤(2)中所述的线性三联吡啶钌聚合物的合成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A)三联吡啶钌-赖氨酸单体合成
三联吡啶钌-聚赖氨酸单体的合成由羧基活化的三联吡啶钌和单一氨基保护的赖氨酸通过酰胺键形成稳定连接而实现;所述的羧基活化三联吡啶钌和单一氨基保护的聚赖氨酸的分子数比为1:1,反应条件为37℃过夜搅拌;
(B)固相合成起始
1)三联吡啶钌-赖氨酸单体硫醇化
① 三联吡啶钌-赖氨酸单体羧基活化:
三联吡啶钌-赖氨酸和NHS保持一定的分子数比,在EDC存在的催化下,60℃搅拌孵育1h;所述的三联吡啶钌-赖氨酸单体与NHS的分子数比为1:10~1:100;
② 羧基活化三联吡啶钌-赖氨酸单体与氨基乙硫醇连接:
羧基活化三联吡啶钌-赖氨酸单体与氨基乙硫醇间连接通过酰胺键的形成而实现;所述的羧基活化三联吡啶钌-赖氨酸单体与氨基乙硫醇的分子数比为1:1;
2)线性三联吡啶钌聚合物链端的固定
线性三联吡啶钌链端的固定采用金-硫键连接,将硫醇化的三联吡啶钌-赖氨酸单体和金基质玻璃片连接,从而使后续的延伸、合成终止及纯化过程的清洗步骤得以简化;
(C)固相合成延伸
固相合成的延伸以线性三联吡啶钌聚合物的链端固定为起始,使三联吡啶钌-聚赖氨酸单体逐个添加并延长线性链;主要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氨基去保护
所采用的三联吡啶钌-聚赖氨酸单体的链端被Boc氨基保护,能够定点打开和封闭,从而实现精确的分子间连接;向金基质固相固定体系加入TFA溶液,搅拌反应五分钟后,用双蒸水清洗;
2)酰胺键链接
由步骤1)所得氨基去保护末端,与三联吡啶钌-聚赖氨酸单体通过酰胺键实现连接;三联吡啶钌-聚赖氨酸单体活化的羧基末端通过脱水缩合,最终实现酰胺键连接;完成上述步骤即增加一个单体,循环往复步骤1)和步骤2),即得到长链线性三联吡啶钌聚合物,通过控制循环次数即得到聚合度一致的产物;每循环n次即得到聚合度为n+1的线性三联吡啶钌聚合物产物;
(D)固相合成终止
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固相合成延伸循环次数,在完成设定的循环数后,为了使反应终止,需向反应体系中加入TFA溶液,使末端Boc脱落,从而提升其溶解性;并最终通过谷胱甘肽与金基质玻璃片作用,使线性三联吡啶钌聚合物脱落,最后收集液态产物;
(E)产品纯化
步骤(D)所得液态产物,通过超滤管离心过滤,聚合物产物将聚集于过滤膜上层,通过双蒸水清洗即得到较纯的反应产物;最后,将所得产物存放于-20℃过夜,使其冻结,并经过冷冻干燥过程处理,即得到干粉状的线性三联吡啶钌聚合物产物,从而使其能够长期保存;并根据实际需求称取溶解得到水溶液;
步骤(2)中所述的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合成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的合成通过改变赖氨酸单体Boc保护位点,将所有氨基基团都保护起来,再通过时序性的去保护,逐个添加单体;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Ⅰ)赖氨酸单体氨基保护及羧基活化
取相同浓度的(Boc)2O与赖氨酸单体以1:1体积比混匀,60℃加热10min即完成反应,后经过NHS活化羧基,使其和氨基乙硫醇连接,得到硫醇化的赖氨酸单体,为后续的金基质固定提供连接位点;
Ⅱ)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链端的固定
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的固定采用金-硫键连接,将硫醇化的赖氨酸单体和金基质玻璃片连接,从而使后续的延伸、合成终止及纯化过程的清洗步骤得以简化;
Ⅲ)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延伸
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的延伸通过氨基去保护至酰胺键形成及氨基去保护再到酰胺键形成的循环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即增加一个赖氨酸单体;所采用的赖氨酸单体的链端被Boc氨基保护,能够定点打开和封闭,从而实现精确的分子间连接;通过控制循环次数即得到聚合度一致的产物;每循环n次即得到聚合度为n+1的树状的聚赖氨酸聚合物产物;向金基质固相固定体系加入TFA溶液,搅拌反应五分钟后,用双蒸水清洗;
Ⅳ)固相合成终止
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固相合成延伸循环次数,在完成设定的循环数后,为了使反应终止,需向反应体系中加入TFA溶液,使末端Boc脱落,从而提升其溶解性;并最终通过谷胱甘肽与金基质玻璃片作用,使树状的聚赖氨酸聚合物脱落,并最终收集液态产物;
Ⅴ)连接活化三联吡啶钌分子
将活化三联吡啶钌分子与树状聚赖氨酸聚合物按1:1000的分子数比混匀,在硼酸钠缓冲液中完成三联吡啶钌与树状聚赖氨酸聚合物间的连接,反应条件为37℃避光孵育12小时;
Ⅵ)产品纯化
步骤5)所得液态产物,通过超滤管离心过滤,聚合物产物将聚集于过滤膜上层,通过双蒸水清洗即得到较纯的反应产物;最后,将所得产物存放于-20℃过夜,使其冻结,并经过冷冻干燥过程处理,即得到干粉状的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产物,从而使其能够长期保存;并根据实际需求称取溶解得到水溶液;
所述的金基质玻璃片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正电荷载玻片清洗
①取干净的正电荷载玻片先用1 mL丙酮浸洗1~3分钟取出;
②用1 mL异丙醇冲洗,后浸入1 mL的异丙醇溶液中处理1~3分钟;
③取出载玻片并用1 mL甲醇清洗,后浸入1 mL的甲醇中处理1~3分钟;
2)Au3+吸附及晶体种子生成
①取3 mM的HAuCl4溶液8 mL,将步骤(1)清洗后的载玻片浸入溶液当中,往其中加192 μL的25%的NH4OH溶液的同时,剧烈振荡溶液反应1 min,溶液呈棕黄色的浑浊状态;
②用超纯水轻轻浸没载玻片并清洗2次;
③将上述载玻片放入1 mM的NaBH4溶液中浸泡5 min,载玻片基底表面变成紫黑色,将载玻片基底放入超纯水中浸洗;
3)纳米金岛生长
①用超纯水清洗干净的载玻片基底后,浸入1:1的HAuCl4和NH2OH溶液中,摇床上摇晃5min;
②静置10min完成纳米金岛生长步骤,洗净后置于超净台自然风干,避免空气颗粒污染,得到金基质玻璃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性及树状三联吡啶钌聚合物电化学发光放大方法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寨卡病毒核酸提取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①收集一定的组织或者细胞样本,组织及细胞样品需为感染寨卡病毒的样品,单次提取组织重量在0.1g以下,细胞样品单个样品不能超过107个细胞,避免样品数量过多导致细胞裂解无效;
②样本前处理:
a.组织样品
将组织在液氮中磨成粉末,加入sample protector 1mL,使用振荡器震荡3~5次,每次1~2秒,静止30分钟,除尽细胞中的RNA酶,离心30分钟,除去上清;
b.单层贴壁细胞样品
除去培养板中的液体培养基,往培养板中加入胰酶,消化细胞1min,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离心收集细胞并弃上清,加入sample protector 1mL,使用振荡器震荡3~5次,每次1~2秒,静止30分钟,除尽细胞中的RNA酶;
c.悬浮培养细胞样品
直接离心收集细胞,弃上清,加入sample protector 1mL,使用振荡器震荡3~5次,每次1~2秒,静止30分钟,除尽细胞中的RNA酶;
③往步骤②所得细胞中加入TRIzol裂解细胞:
a.组织样品
每50~100mg组织加入1mL TRIzol,样品体积不应超过TRIzol体积10%,室温放置6~10min;
b.细胞样品
每5~10×106细胞样品中加入1mL TRIzol,反复吸打,室温放置6~10min;
④往步骤③所得混合物加入氯仿;每使用1mL TRIzol加入0.2mL氯仿,剧烈振荡15秒,室温放置3分钟;
⑤将步骤④所得的混合物4 ℃、12 000rpm离心10~15min,样品分成三层:红色的有机相,中间蛋白层和上层无色的水相,RNA主要在上层水相中;
⑥将步骤⑤离心所得物的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管中;
⑦往步骤⑥所得溶液加入异丙醇,每使用1mL TRIzol加入0.5mL异丙醇,颠倒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⑧将步骤⑦所得混合物2~8℃、12000×g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
⑨往步骤⑧所得沉淀物中加入75%乙醇,颠倒充分混匀,每使用1mL TRIzol至少加1mL75%乙醇;
⑩将步骤⑨所得混合物2~8℃、7500×g离心5分钟,弃上清;
所得沉淀物室温放置5~10分钟,当沉淀变透明加入25~200µL DEPC水,震荡涡旋,使RNA充分溶解,-80℃低温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749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搁物架组件及具有该搁物架组件的冰箱
- 下一篇:一种铝车身焊接定位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