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区间分离式隧道内整体道床浇筑逆作式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30135.4 | 申请日: | 2017-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戴志勇;王新民;黄海斌;雷平荣;高娃;黄丙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分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29/00 | 分类号: | E01B29/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区间 分离 隧道 整体 道床 浇筑 逆作式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地铁区间分离式隧道内整体道床浇筑逆作式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地铁区间分离式隧道内整体道床浇筑存在施工进度缓慢、道床混凝土易开裂、施工现场污染严重、劳动强度较大且成本高的问题。a、组装轨排推送至铺轨作业面;b、铺垫砂枕并将轨排铺设就位;c、钢轨接缝处纵联牢固;d、制作轨行式混凝土泵管托架;e、制作轨行式混凝土三点布料漏斗;f、由隧道远端逐段起道后调整空间位置,并设置顺坡坡道;g、将轨行式混凝土泵管托架及轨行式混凝土三点布料漏斗推送至道床浇筑区域;h、通过人工操控隧道远端弧形布料溜槽和出料口位置,对道床进行混凝土精确布料浇筑。本发明避免道床过早承受荷载作用诱发道床裂缝的质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地铁区间分离式隧道内整体道床浇筑逆作式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已成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手段,目前,地铁区间多采用盾构机进行掘进,同步安装弧形管片形成圆形断面的分离式隧道。
地铁隧道内多采用长枕埋入式现浇混凝土整体道床,施工要点为:将25m标准钢轨与预制轨枕组成轨排,将轨排送至铺设现场依次铺设就位,绑扎结构钢筋、利用测量手段配合调节器对轨排进行空间定位,立模现浇混凝土将轨枕永久固定在道床内,焊接轨缝形成无缝线路。
分离式地铁隧道内空间狭小,施工物流条件十分困难,地铁内整体道床现有技术为推进式施工,即自车站内开始逐段向前推进施工,直至进入下一车站,具体为:组装轨排,利用轨行式运输车(行走在刚刚浇筑完成的轨道上)将轨排向前推送至前方铺设点,依次采用小型铺轨机组(两台联动小型龙门吊)辅助轨排吊运和就位,绑扎结构钢筋,利用精密测量手段配合调节装置进行轨排空间位置调整,安装模板后采用长距离混凝土泵送(或料斗)工艺浇筑道床混凝土,焊接轨缝形成无缝线路。
此施工方法的最大缺陷是,洞内空间狭小、无法开辟其它物流通道,物流车辆必须行走在新浇筑成形道床轨道上,《规范》规定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之前不得承受荷载作用,为此,必须等待新浇筑道床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方可安排轨排的运输,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当工期紧迫时,往往被迫在道床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规范》要求之前承受荷载,存在道床混凝土开裂的质量隐患,因此每次运送物料重量需加以严格限制,导致风险大、工效低、成本高;同时,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进行道床浇筑时,泵管长达数百米,润滑泵管、清洗泵管、清理堵管等造成洞内现场严重污染,清除费工费时,导致成本加大;采用吊装设备配合料斗进行道床浇筑时,下料点过于集中,人工匀料对施工精度影响较大,且用量多、工效低、成本高。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工期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地铁轨道整体道床的施工工效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地铁区间分离式隧道内整体道床浇筑存在施工进度缓慢、道床混凝土易开裂、施工现场污染严重、劳动强度较大且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地铁区间分离式隧道内整体道床浇筑逆作式施工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分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分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0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副车架套管定位装置
- 下一篇:红土包边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