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排气再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2692.1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8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贺辉;钟号;阿尼克特·古普塔;王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明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04 | 分类号: | F02M26/04;F02M26/47;F02M26/14;F02M26/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王娟;郑霞 |
地址: | 美国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循环系统 热排气 热排气再循环 性能目标 关阀 | ||
本发明涉及热排气再循环系统。公开了用于提供热排气再循环(EGR)的系统和方法。热EGR不包括任何EGR测量。热EGR使用具有基于一个或更多个EGR性能目标而确定的尺寸的EGR管道。热EGR使用EGR开/关阀来使EGR流通过/阻断EGR流。热EGR不使用任何其它EGR调节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排气再循环(EGR)系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用于内燃发动机系统的热EGR系统。
背景技术
内燃发动机使用EGR来协助发动机排放管理,满足排放要求,并改善油耗。EGR系统将排气的一部分再循环回到发动机的一个或更多个气缸中。EGR系统包括热EGR系统和冷EGR系统。热EGR系统使用“热”排气进行再循环。冷EGR系统冷却排气并将冷却的排气再循环回到内燃发动机的一个或更多个气缸。
发明内容
第一组实施方案提供了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EGR)系统。EGR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进气歧管和EGR管道。EGR管道设置在进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之间,以用于将排气流的至少一部分再循环回到进气歧管。EGR管道被设定尺寸以便消除对沿排气再循环管道设置以用于在测量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流参数以及基于测量结果调节排气再循环流时使用的EGR测量部件和EGR调节部件的需要。
这样的排气再循环流参数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温度、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流率(flow rate)以及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压力。
所述排气再循环管道可基于当所述内燃发动机以低发动机转速和低发动机载荷状况运行时的排气再循环分数目标被设定直径。
所述排气再循环系统还可包括与所述排气再循环管道一起设置的排气再循环阀。
所述排气再循环阀可以是开/关阀,所述开/关阀构造成完全打开以使所述排气流通过以到达所述进气歧管以及完全关闭以阻断所述排气流到达所述进气歧管。
所述排气再循环阀可具有基于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性能目标而确定的尺寸。
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性能目标可包括排气再循环分数目标。
当所述内燃发动机处于低发动机转速和低发动机载荷状况时,可确定所述排气再循环分数目标。
所述排气再循环管道可具有基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性能目标而确定的尺寸。
在所述排气再循环管道处接纳的排气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可由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一组排气再循环主要气缸提供。
在所述排气再循环管道处接纳的排气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可由所述内燃发动机的所有气缸提供。
第二组实施方案提供内燃发动机。发动机包括排气再循环(EGR)系统。EGR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进气歧管和EGR管道。EGR管道设置在进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之间,以用于将排气流的至少一部分再循环回到进气歧管。EGR管道被设定尺寸以便消除对沿排气再循环管道设置以用于在测量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流参数以及基于测量结果调节排气再循环流时使用的EGR测量部件和EGR调节部件的需要。这样的排气再循环流参数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温度、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流率以及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压力。
第三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发动机内提供排气再循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发动机的一个或更多个气缸提供排气流,将排气流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到排气再循环管道中,将排气流的其余部分引导至涡轮增压器,使用排气流的该至少一部分提供穿过排气再循环管道的排气再循环流,并且将该排气再循环流穿过排气再循环管道再循环回到发动机的气缸。排气再循环管道被设定尺寸消除对测量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流参数和基于测量结果来调节排气再循环流的需要。
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流参数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温度、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流率以及一个或更多个排气再循环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明斯公司,未经康明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26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