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猪饲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13528.4 | 申请日: | 2017-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3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黄静;邝哲师;廖森泰;刘学铭;陈智毅;潘木水;唐翠明;王振江;戴凡炜;李智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23K10/12 | 分类号: | A23K10/12;A23K10/30;A23K10/37;A23K50/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彤 |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猪饲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饲料,包括原料及各原料的重量含量如下:杂交构树发酵物15‑25%,金针菇菇脚发酵物5‑10%,桑叶粉3‑8%,饲料辅料余量。本发明将金针菇菇脚发酵物、杂交构树发酵物、桑叶联合应用到饲料中,获得协同增效效果,不仅使得饲料营养均衡、品质好、抗病效果佳、酸香诱食、饲料转化率高,从而改善猪肉品质、口感风味,增强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应用于生长育肥猪养殖后期时,出栏肉猪毛色鲜亮、身形健美,更能以便于市场推广,提升养殖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猪饲料,特别是一种联合应用杂交构树发酵物、金针菇菇脚发酵物以及桑叶的猪饲料。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存栏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随着我国生猪养殖实现高度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对养殖速度和生产效益的过度追求,猪肉品质与口感风味下降明显,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健康、优质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上一号土猪、安康土猪等对猪肉市场的冲击,集约化养猪企业如何提高出栏商品猪的肉品质成为其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饲料是影响猪肉品质与肉品风味的重要因素,调整与优化养殖饲料,是提高猪肉品质的肉品风味的重要途径。
杂交构树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选育的速生型高蛋白品种,其产量高、适应性强,亩产鲜枝叶10-13吨,即约2.5-3吨干物质。并且,杂交构树营养成分丰富,氨基酸配比均衡,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天然黄酮类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是一种良好的功能性饲料资源。构树在畜禽水产养殖上已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改善动物健康水平、增加肉品风味等作用,但构树本身蛋白分子量大,多种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率低,并且含有单宁等抗营养因子,不仅影响动物的健康,其浓烈的苦涩感,影响动物采食。杂交构树虽经过杂交改良,但并未解决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率以及抗营养因子等问题,产业化生产中一般将杂交构树枝条连同机械化收割,其直接饲喂营养效价低、适口性差。
金针菇是我国广泛种植的食用菌品种,是世界闻名的药食两用菌。金针菇生产过程中,菇脚的比例与上层食用部分相当,但针对金针菇菇脚并未开发出合理高效的加工利用形式,多是直接丢弃,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负荷。
桑叶是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含有桑叶多糖、黄酮、γ-氨基丁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组分,桑叶在畜禽养殖上作用效果明显,具有明显的抗病、降低动物脂肪沉积、改善肉品风味等作用,但桑叶的添加量需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不宜过渡添加。
经检索发现,目前已有现有技术对猪饲料配方进行改进,并在提升肉品品质、改善风味口感方面取得了一些改善,但是其改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仍然存在猪肉脂肪含量较高等问题,不符合现代健康、高端、优质的消费观念。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我国生猪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猪肉品质与风味口感有待进一步提高、出栏猪毛色黯淡等问题,提供一种既能提升猪肉品质和改善风味口感、又能实现出栏猪毛色鲜亮、身形健美的猪饲料。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猪饲料,包括原料及各原料的重量含量如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针菇菇脚发酵物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将菇脚发酵菌种、菇脚发酵无机盐、菇脚发酵碳源、氮源混合均匀后加至金针菇菇脚中,再混合均匀后将所得混合物堆积发酵即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积发酵的时间为2-4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菇脚发酵菌种包括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的混合菌液;所述混合菌液中每种菌的浓度为1×108-1×1010CFU/ml,混合菌液的接种量为所述金针菇菇脚干物质及菇脚发酵碳源、氮源总重量的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35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