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程序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91952.3 | 申请日: | 2017-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孙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84 | 分类号: | G06F3/0484;G06F3/0488;G06F9/451;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牟慧仙 |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程序控制 方法 装置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人机交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程序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闹钟是用于对事件的时间期限进行提示的工具。通常使用的闹钟为在移动终端中的提醒类应用程序。
在达到提醒时刻时,提醒类应用程序会发出提醒信号。如果用户希望推迟提醒,则可以对提醒类应用程序的提醒时刻进行延时。在相关技术中,提醒类应用程序到达提醒时刻时,提醒类应用程序不仅会发出提醒信号,还同时会在显示屏上显示提示框,在该提示框中让用户选择将闹钟的提醒时刻进行延时,或者将该闹钟关闭。
由于在多数情况下,闹钟的使用是用于将用户从睡眠状态中唤醒,而用户在睡眠状态切换到清醒状态需要一个过程。由于触摸显示屏上的提示框需要用户仔细观察后才能正确操作,在用户处于睡意朦胧的状态下,增加了用户对提示框中的选项进行操作的误操作几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程序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可以解决用户处于睡意朦胧时,对提醒类应用程序显示的提示框的选项进行操作时的误操作几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程序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侧边触控区域的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时钟时间达到提醒类应用程序的提醒时刻时,进入提醒状态;
采集在所述侧边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滑动信号;
当所述滑动信号为预设滑动信号时,根据所述滑动信号对所述提醒类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程序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侧边触控区域的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提醒模块,用于在时钟时间达到提醒类应用程序的提醒时刻时,进入提醒状态;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在所述侧边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滑动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滑动信号为预设滑动信号时,根据所述滑动信号对所述提醒类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程序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程序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集在侧边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滑动信号;当滑动信号为预设滑动信号时,根据滑动信号对提醒类应用程序进行控制;由于侧边触控区域与主屏幕的触感之间有明显的区分,降低了用户处于朦胧状态下对提醒类应用程序进行控制的误操作几率,使得用户只需要凭触感差异就能对提醒类应用程序进行准确控制,提高了侧边触控区域的使用率和操作容错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3A至图3F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程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程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程序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程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A至图8C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程序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程序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提及的“模块”通常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能够实现某些功能的程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单元”通常是指按照逻辑划分的功能性结构,该“单元”可以由纯硬件实现,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19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