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针刺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88573.9 | 申请日: | 2017-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3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崔渊文;崔渊明;钱立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12 | 分类号: | B32B27/12;B32B27/32;B32B5/02;B32B5/08;B32B5/26;B32B3/24;B01D39/14;B01D46/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 地址: | 22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针刺毡 面纱 金属纤维 基布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 化学纤维 无碱玻璃纤维 延长使用寿命 中碱玻璃纤维 复合中间层 铝硼硅酸盐 静电传导 静电吸尘 覆合 热压 粉尘 制造 | ||
1.一种复合针刺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碱玻璃纤维基布,铝硼硅酸盐无碱玻璃纤维和化学纤维制成的面纱,以及基布与面纱之间的复合中间层,面纱外热压覆合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中碱玻璃纤维基布由中碱玻璃纤维纱与金属纤维按重量比20:1~2的比例并捻缠绕成的混纺纱织成的经纬为5X6根/cm2的含金属纤维中碱玻璃纤维基布;所述面纱中铝硼硅酸盐无碱玻璃纤维、化学纤维与金属纤维的重量比为30:10:1~2;所述铝硼硅酸盐无碱玻璃纤维中含有重量百分比为0.1%~2%的氧化钠;所述化学纤维为聚酞亚胺纤维或聚苯硫醚纤维、三聚腈胺纤维、聚丙烯睛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复合中间层含有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纤维:玻璃纤维45~85%、聚酰亚胺纤维5~15%、聚酰胺——酰亚胺纤维0~35%、金属纤维5~10%;所述复合针刺毡中含有金属纤维;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组分制成:平均粒径4~8微米的聚四氟乙烯粉50~95%、润滑剂4~45%、1~5%的石墨粉、乙炔黑、科琴黑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针刺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纤维为不锈钢纤维、碳钢纤维、铸铁纤维、铜纤维、铝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复合针刺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中碱玻璃纤维与金属纤维纺成CC-2X3X2X180Z纱线织成经纬为5X6根/cm2的基布;
(2)以铝硼硅酸盐无碱玻璃纤维、化学纤维与金属纤维切割长3~4.9mm的短纤维,打松、混合均匀后梳理成厚薄均匀的面纱;
(3)将玻璃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金属纤维切割长3~4mm的短纤维并打松混合和梳理成复合中间层;
(4)将石墨粉、乙炔黑、科琴黑三者中的一种与聚四氟乙烯粉、润滑剂经过混料、制坯、挤出、压延、脱脂处理、拉伸后制成聚四氟乙烯微孔膜;
(5)将复合中间层铺设到基布两面,再在复合中间层外铺设面纱,送入予刺机针刺复合;
(6)将复合后的织物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热压复合;
(7)将热压后的针刺毡在表面处理剂中浸渍后,烘干即得复合针刺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针刺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聚四氟乙烯乳液10-20%,聚丙烯酸酯乳液5-15%,偶联剂0.1~1.5%,防水剂1~5%,余量为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针刺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复合后的织物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于361~370℃和0.3~0.49MPa下热压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针刺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烘干步骤为先在100~130℃下预烘5~10min,再在180~190℃下焙烘8~15 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85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瓣周漏经导管瓣膜系统及植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园林灌溉用蓄水箱的升降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