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热管一体化热风采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85415.8 | 申请日: | 2017-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0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 发明(设计)人: | 姚万祥;许春峰;张春晓;李赛男;张丽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J2/00;F24J2/30;F24J2/32;F24J2/34;H02J7/35;H02S40/42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热管 一体化 热风 采暖 装置 | ||
1.一种太阳能-热管一体化热风采暖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设于外壳(12)内,包括有风机(1)、换热风管(2)、热管(3)、光伏电池板(4)、蓄热材料(5)、绝热材料(6)、导线(7)、汇集风管(8)、分支风管(9)、管束分集器(10)、蓄电池(11)、热管冷凝端(15)、热管蒸发端(16)、控制器(22)、继电器(23);所述风机(1)、光伏电池板(4)、蓄电池(11)分别通过导线(7)与控制器(22)连接,所述热管(3)插入管束分集器(10)约束孔内,所述光伏电池板(4)安装在相邻热管(3)之间的空隙内,所述热管(3)的横截面与两块所述光伏电池板(4)的侧面相切,所述热管(3)设在分支风管(9)内;所述蓄热材料(5)填充于相邻换热风管(2)之间以及光伏电池板(4)与换热风管(2)之间的空隙,以利于蓄热;所述该装置外壳(12)的内表面贴附有绝热材料(6);所述热管(3)中间部分通过管束集分器(10)约束成圆柱状,整体呈U型,热管(3)包括所述热管冷凝端(15)、热管蒸发端(16),所述热管冷凝端(15)部分在所述换热风管(2)内散开,所述热管蒸发端(16)部分分布在相邻两块光伏电池板(4)的间隙中,每根所述热管蒸发端(16)的横截面与相邻两块所述光伏电池板(4)的侧面相切,即所述热管蒸发端(16)的中心线与所述光伏电池板(4)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与位于所述外壳(12)顶面的玻璃罩(14)下方的平面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管一体化热风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任一根热管冷凝端(15)的中心线与换热风管(2)的中心线重合,其它每根所述热管冷凝端(15)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换热风管(2)壁面水平及法线方向上且距离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管一体化热风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风管(2)与所述进风口(13)用所述分支风管(9)连接;同样的,所述与所述换热风管(2)出风口(12)通过汇集风管(8)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管一体化热风采暖装置,其特征是:用所述管束分集器(10)约束弯曲后的热管(3)连接换热风管(2)的进风口(13)进入换热风管(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管一体化热风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分支风管(9)内有多根热管(3),所述热管(3)的热管蒸发端(16)布置于本装置顶面下方适当距离的平面上,裸露在所述玻璃罩(14)与所述外壳(12)组成的腔体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管一体化热风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继电器(23)设有三对接口,接口一(24)通过导线(7)与所述蓄电池(11)相连接,接口二(25)通过导线(7)与风机(1)相连接,接口三(26)通过导线(7)与市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太阳能-热管一体化热风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2)的顶面设有玻璃罩(14),所述热管(3)的热管蒸发端(16)布置在玻璃罩(14)下方适当距离的平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管一体化热风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机(1)与分支风管(9)引入风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密封有风管封口(17),将汇集风管(8)的一端与送风管(19)相连接,所述汇集风管(8)的另一端密封有风管封口(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大学,未经天津城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541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减震功能的大容量音箱电池
- 下一篇: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电池保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