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52973.4 | 申请日: | 2017-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1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琴;陈全胜;陈晓宏;郭志明;孙浩;林颢;李欢欢;赵杰文;陈敏;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加工 关键 节点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一种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茶叶加工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领域。采用拱形光源作为输入信号,高分辨率GigE Vision相机捕获样品信号,通过以太网接口线将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客户端,获取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样品图像;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判别函数特征变量,作为模式识别模型的输入,建立茶叶加工关键节点检测模型,实现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快速、客观、准确判别。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能实现对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检测分析,相比传统分析方法,可显著提高相应的检测效率,更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检测技术及装备,具体是利用视觉传感技术,检测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方法及装置,属于茶叶加工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主要加工工艺包括杀青、做形、干燥等。杀青主要是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保持翠绿的叶色,显露绿茶的清香气,同时散发鲜叶水分,使之柔软,以便进行揉捻。做形是主要是破坏叶细胞,揉出茶汁,便于冲泡,并使茶叶初步成形。干燥的目的是挥发水分,防止变质,固定形状,发展茶叶香气。可见,叶面色泽、外形及香气变化,是茶叶加工关键节点判断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茶叶生产机械化实现了快速发展,有效地降低了传统人工制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在我国茶叶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依然依靠人工经验判断和控制加工工艺的各个关键节点,不能完全实现茶叶加工自动化和智能化,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造成这一现状主要原因归于,茶叶加工过程品质智能检测的这一关键问题没有根本性解决。
视觉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部分人类视觉的功能,模仿人的判别准则去理解和识别图像。在茶叶品质检测中,它可以使被检测的品质指标(如茶叶的外形和色泽等)量化和标准化。申请号201110372162.4“基于颜色和形状识别茶叶的方法”,提取了茶叶的颜色和形状特征参数,其中提取了茶叶周长、面积、中轴长度、平均宽度和弯曲度系数等特征参数,此发明的方法不适合大批量处理茶叶样本;申请号为201310655126.8的专利“基于机器视觉的茶叶级别分选系统”融合近红外光谱和机器视觉判定茶叶等级,但没有对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申请号为201510311566.0“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茶叶等级鉴定方法”,仅仅提取了茶叶了面积作为等级判别指标,不具有全面性;而且茶叶需经过冲泡,步骤比较繁琐。此外,以上发明都是针对茶叶成品品质的视觉传感检测,对茶叶加工关键节点判别的检测还没有视觉传感检测方法相关专利,尤其是基于视觉传感特征变量的茶叶加工关键节点品质判别方法。将视觉传感检测用于茶叶加工过程品质检测,在视觉信号获取装置、信息提取和处理方面均有待改善。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采用视觉传感技术,克服传统茶叶加工人工经验判别的不稳定性,提高产品加工品质的稳定性,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实现了茶叶加工过程样本的图像信息快速获取、特征信号的快速提取,建立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检测模型,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针对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检测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一,采用拱形光源作为输入信号,高分辨率千兆以太网接口(GigE Vision)相机捕获样品信号,通过以太网接口线将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客户端,获取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样品图像;
步骤二,先对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样品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提取;再对感兴趣区域进行纹理和颜色特征的提取,并进行标准化预处理;然后通过逐步判别分析优选出图像的纹理和颜色特征变量;
步骤三,依据优选出的特征变量构建判别函数,作为模型输入,然后通过模式识别方法构建茶叶加工关键节点判别模型,实现茶叶加工关键节点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2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装式滤芯
- 下一篇:制作天然番茄红素的固液分离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