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回用水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78557.4 | 申请日: | 2017-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3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缪应虎;陆华;许隽波;刘伟;邵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3/28;C02F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回用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一种一体化回用水设备。背景技术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原料日益紧缺,对废水的深度处理和重复利用迫在眉睫。目前常常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已经公开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大多数综合处理装置均采用比较规范的厌氧池、好氧池、膜处理池等多级各自独立的结构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获得回用水。所被处理的污水均只在单一的生化环境中得到单一的处理,缺乏将各个处理单元集成到一起的MBR工艺处理装置,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目前大多数已公开的膜生化污水处理方法,多属于多段式处理。所涉及的处理装置均是独立分离式的结构,因此,不仅主体设备体积过大,而且制造成本高,处理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MBR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曝气能耗较高,反应器内水体呈现富氧状态,因此脱氮除磷效果并不理想,悬浮污泥浓度过高导致膜污染速率快,这是限制膜大规模应用最主要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传统膜生物反应器能耗高、占地面积大,脱氮除磷效果不理想,膜污染速率快的现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回用水装置主要包括装置罐体,罐体上端设有顶板,顶板上设有排气孔和检查口;罐体的中部设有高效进水及布水装置;罐体内部中央设有厌氧区,厌氧区两侧设有两组膜单元区,膜单元区内部为好氧区,膜单元区与装置罐体和厌氧区之间为缺氧区。
所述厌氧区、膜单元区与缺氧区由不同形状的隔板分离。所述膜单元区的下方设置结构独特的气液分离导流板,膜单元区的垂直截面呈上窄下宽的“M”形状,能够有效收集曝气器散布出来的空气,并且集中冲刷膜组件,实现曝气、冲刷功能同步,以减少曝气量,降低能耗。
所述每个膜单元区内部设置上下两组膜组件,每组膜组件正下方配有一套高效定向曝气装置,实现好氧区在气提的作用下,液位较缺氧池高,通过液位差顺利实现好氧区至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进一步节省能耗,降低成本。
所述每个膜组件上部配有混合均匀出水的装置。
所述罐体底部设有高效环形吸泥兼排空装置。
所述缺氧区与厌氧区内可以设置高活性载体填料。
所述罐体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碳钢、玻璃钢等材质。
所述一体化回用水装置将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布置在同一罐体内,可以实现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占地面积约为传统同步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设备的60%。
所述一体化回用水装置通过各区域的连通实现污水的循环流动,由于内部阻力小,罐体内污水的循环流动通过膜组件的好氧曝气所充气体形成的液面差就能实现,极大节省了机械提升环节,节约能源。
所述一体化回用水装置采用“叠层膜组件”的形式,隔板上设置有滑动槽与固定装置,可以实现每个膜处理区内上下设置两组膜组件、每个膜组件单独配备高效的出水装置及曝气装置的设置方式,可以极大节省占地面积,增强污水的处理效率,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会用标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一体化回用水装置具有工序合成、污水处理效率高、可以实现同步脱氮除磷、流态高效、占地省、运行能耗低等特点。本发明与已有的技术相比主要优点在于:
1、所述一体化回用水装置将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布置在同一罐体内,工序合成,可以实现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占地面积约为传统同步脱氮处理污水处理设备的60%。
2、所述一体化回用水装置内部污水推流和污泥回流均仅依靠曝气装置,无需其他动力设备,减少了动力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曝气气水比为12:1,是常规MBR设备曝气量的48%。
3、所述一体化回用水装置采用“对称叠层膜组件”的形式,内部对称设有两组膜单元区,每个膜单元区上下设置两组膜组件、每个膜组件单独配备出水管及曝气装置的设置方式,进一步节省占地面积,增强污水处理效率,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回用标准。
4、装置工艺简单成熟,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专人操作,可保证无人值守连续稳定运行。
5、装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无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体化回用水装置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体化回用水装置的流态示意图以及一体化回用水装置的顶部平面布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85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